截至201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6亿千瓦,电网220千伏输电长度达到44.56万公里,变电容量19.5亿千伏安。 交直流输电已投产,为调整能源结构、转变电力发展模式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国清洁能源发电也在快速发展。 截至去年底,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16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22.36%; 核电装机容量1082.4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1.12%; 风电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电网运行容量达到2957.55万千瓦。
国家能源局节能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晔认为,“十二五”期间,为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我国要把节能、 减排和综合利用处于重要突出位置。 “只有节约的能源才是最清洁的能源。我们在高度重视确保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同时,要把现有化石能源85%的清洁高效利用 能源投入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通过技术进步解决有限的资源约束。” 李业表示,要从注重千瓦转向更加注重千瓦时、注重成果发展。
国家电监会市场监管司司长刘保华指出,由于历史、技术、经济等原因,清洁能源占比普遍十分有限。 长期以来,我国还必须充分重视火电的主导地位和基础地位,特别是煤电的基础地位。“我们在讨论推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的同时,也要立足国情,高度重视火电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问题。通过规划、政策、监管等手段, 要把火电清洁发展作为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重要内容,我们决心实现火电清洁健康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学通在会上表示,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机械工业将进入世界强国行列,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主要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跻身全球前列。 三者基本掌握了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和知名品牌,成为重点行业跻身全球前三名的龙头企业。 “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重点领域出现不少与能源相关的机械设备。 同时,机械工业的进步将为能源装备国产化、自主化提供坚实基础。
杨学通指出,大型机发展严重滞后是困扰我国装备工业的一大问题。 以风电行业为例。 目前,虽然我国风电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风电投资领先全球,但大部分投资集中在风电整机厂,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有待研发和应用。 发达。 由于一些关键零部件从国外进口,我国每生产一台风机就要缴纳高额专利使用费。 传统发电设备领域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超临界机组所需的阀门、火电设备管道等基础零部件急需国产化。
我国机械工业“十二五”期间必须实现的目标之一是初步夯实工业基础,改变这一基础严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局面,缓解关键零部件的瓶颈。 制约高端装备发展的零部件。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全球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 面对全球低碳趋势,中国经济和能源产业也面临结构性变化。 低碳经济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低碳经济的背后是庞大的产业群。 如果能够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这将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一个有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