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实施物联网、智能电网等一批专项工程,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区,推动物联网、智能电网等科技成果规模化应用。 物联网技术和智能电网,有序推进。”“三网融合”,构建适合云计算和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大力推动物联网自主发展。 物联网行业。
实施一批专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抓紧实施民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照明、新能源高端等 装备、生物制品和医疗器械等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专项项目。 坚持以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实施创新示范应用工程,扩大世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整合科技资源,综合应用先进技术,部署一批技术水平领先、服务能力突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示范应用项目 。 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区,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成果规模化、集成化应用。
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机制创新,推动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互联互通和业务融合,推动用户驻地网络光纤接入全面改造。 鼓励广播电视、电信业务双向进入,支持数字电视、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等综合业务发展。
强大的功能平台服务能力,提升超算中心能级,不断拓展应用和服务领域。 构建适应云计算、物联网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打造新一代互联网数据中心。 发展高端网络运营中心、视频内容生产和交易中心。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以关键技术研究和新兴技术应用为切入点,大力推动物联网、新型显示、网络与通信、集成电路、汽车电子等自主发展 行业。 积极推动国产基础软件、行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软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实施“云海计划”,打造云计算产业链。 加快IPv6和移动互联网商业应用,促进电子支付、网络视听、互动娱乐、数字出版、电子阅读等专业信息服务和互联网服务业发展。
抓住物联网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发展新机遇,以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以智慧应用为引领,重点发展智慧产业,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力争2015年智慧应用系统、智慧产业基地、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走在前列,宁波信息化水平继续全国领先。
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重点推进光纤到户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着力构建“随时随地、随需应变”的统一高效泛在网络 ”。 推进城市光纤到楼覆盖,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社区中心宽带覆盖。 以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推进无线城市建设。 统筹规划物联网、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优化整合数字电视网络,实现整体转换和网络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加大内容资源开发和业务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等综合业务。 移动电视和网络视频。 推动宁波杭州湾新区“三网”融合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三网融合的运营模式、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并逐步在全市推广。 全面落实“三网融合”新技术专项安全管理措施,建立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同步实施的工作机制。
大力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加快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和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法人、人口、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建设。 推动智慧城市知识普及,加快信息亭、市民卡等项目建设,改善公共场所互联网环境,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便捷渠道,不断提高居民信息应用能力。
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依托浙江大学、宁波大学软件学院,推进专业和学科调整,建设智慧城市企业管理人才和软件开发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努力为智慧城市建设培养人才。 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引进高层次智慧城市人才,打造智慧城市人才高地。 推动智慧城市标准法规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制度规则的创新和应用示范,形成通用技术标准、网络活动信用体系、监管体系、法律法规组成的支撑保障体系。 加强智慧城市地方立法,引进和培育一批相关领域标准化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