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物联网”时代到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实施过程可能极其缓慢。 物联网将成为一个“无底洞”,再多的电子标签、传感器等相关配套设备也无法填满。 因此,人们相信物联网的推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 根据目前物联网的需求,近年来将需要数亿个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极大促进信息技术零部件的生产,增加大量就业机会。
愿景是美好的,但也存在很多实际问题。 有专家指出,从目前国内发展水平来看,物联网发展仍存在瓶颈:一是RFID高端芯片等核心领域无法产业化。 国内RFID以低频为主。 主要是; 其次,国内传感器产业化水平较低,高端产品被国外厂商垄断; 第三,实现物联网所需的数据计算量巨大,需要算法的革命。 我们不妨将物联网的发展分为两个时期,首先是“物流”的智能化,然后是“生活”的智能化。 但现在,我们连第一步都没有迈出。 物联网看似是一个很清晰的东西,但是当你开始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极其“模糊”。
由于学生的专业选择具有滞后性影响,四年后物联网专业将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 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物联网专业的需求较低,但物联网专业的学历差距确实存在。
专家提醒,由于物联网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项目知识,本科阶段深入学习综合知识的时间非常有限。物联网研究院一些核心技术岗位需要硕士学位。 因此,本科毕业生只能从物联网相关的基础知识开始,同时增强实践和应用能力。
除了继续深造外,从知识结构来看,物联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也非常适合从事通用网络控制、嵌入式系统方面的技术工作。 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控制等方面的专业基础,其实在互联网行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据悉,今年北京理工大学新设物联网工程专业计划招收学生60名,主要学习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