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802万辆,但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58辆,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李毅中指出,我国汽车市场的区域发展也不平衡。 目前,全国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超过15辆的省市仅有北京、天津、浙江、广东和上海。 中西部地区汽车市场刚刚起步。 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未来的汽车消费不仅会呈现首次购车的特征,还将逐步转变为首次购车和更新购车的双重需求。
对于“十二五”期间如何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李毅中强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汽车工业必须顺应世界汽车工业发展新趋势,坚定不移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节能减排,加快新能源汽车培育发展。 他还表示,要大力支持自主品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集团; 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技术先进 、环境友好的现代汽车产业体系,为建设世界汽车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李毅中在峰会上指出,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论证,工信部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路径逐步形成共识:即纯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应成为我国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战略。 方向,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持续开展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同时大力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大力推进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
他说:“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按照这个概念,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另一类是非插电式、普通混合动力汽车 因此,我们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范畴,将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纳入节能传统内燃机汽车范畴。
李毅中认为,纯电动汽车符合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代表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但目前电池、电机、电控仍然是核心问题。 他指出,目前已经发现了制约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几个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其中最重要的是电池技术。 据了解,目前电池能量密度仅为100Wh/kg左右,成本为3至5元/Wh,容量小、成本高、重量重,远远不能满足电动汽车的要求。 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
李毅中认为,充电设施和电机、电控建设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智能电网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投资; 为满足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商业化的要求,电池的功率密度和功率密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降低成本需要稀土行业的支持; 而电池管理、电机控制、整车控制等电控系统在提高可靠性、一致性、接口和网络通信协议标准化等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谈到加快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时,李毅中坦言,财政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不公平”。“如果国家的财政补贴给予买得起纯电动汽车的用户,那么大多数人将无法摆脱贫困。” 农民和工人阶级会怎么想?”李毅中直言:“关键是通过技术创新,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从而占领市场。 当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产业进入发展期后,财政补贴应逐步减少并最终取消。 一个产业或一种产品不能依靠国家补贴长期占据市场,而必须依靠自身的技术进步来降低成本; 其他产业政策要更大发挥对市场和行业的调控作用。”
李毅中建议,一要组织行业技术攻关,加快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步伐; 二是根据技术水平、不同使用范围和地区,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 三是完善和促进产业发展政策。
峰会上,李毅中不仅表达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高度信心,还提出必须立足现有汽车产业,与内燃机汽车改造、改进、优化相结合 。
一是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立足企业现有产业基础,加大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汽车节能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每年消耗汽油、柴油约2.5亿吨,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每辆汽车平均每年消耗石油约2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汽车仍将占据市场一段时间。”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保持市场主导地位,我们仍然必须高度重视传统内燃机汽车的节能减排。”
二要继续落实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不断更新完善产业政策,如以旧换新、报废更新等优惠政策,规范二手车市场,鼓励节约燃油,鼓励汽车消费等。 再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等; 我们必须继续加大对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要加快创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等关键技术。 与国外跨国企业集团相比,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起点低、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 汽车零部件企业尚不具备与整车同步开发甚至超前研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