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当今的热门话题,电动汽车无疑是不能错过的一个。 环顾各个展会,各大品牌的电动汽车及相关设备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不断推进,电动汽车已经从概念走向现实。 最先“触电”的公交车、出租车,已成为城市里的一幕。
尚未发布的汽车产业“十二五”规划,让我国电动汽车市场前景“扑朔迷离”。 此外,今年4月11日杭州发生的电动出租车自燃事件,也不禁引发公众对电动汽车“安全性”的质疑。 尽管部分城市有明确政策鼓励私人购买电动汽车,但中国电动汽车市场仍存在“前景不确定”。
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并没有阻止电动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 在“2011 ABB自动化世界”现场,直流快速充电站和交流充电桩成为展区一大亮点。 据介绍,ABB的快速充电站用于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 根据电池和车型情况,充电10分钟即可续航100公里。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充电将变得像给汽车加油一样快速、简单。 交流充电桩采用慢速充电,大约需要8至10小时充满。 其优点是体积小、安装方便。 它不仅可以垂直安装,甚至可以壁挂式安装。 技术人员解释,直流快充站的定位相当于加油站,可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方便电动汽车随时充电; 而交流充电桩则适合安装在用户社区或家庭。 未来电动汽车的储能设计将能够同时适应两种充电模式。
至于充电站和充电桩未来的发展规划,目前还没有定论。 例如,如何选择充电站的位置? 国家电网公司是否有大量土地资源可供选择建设充电站? 有人建议,可以利用中石化、中石油现有的加油站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但如何保证安全成了一个大问题。
电池的技术瓶颈也是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问题。 有媒体称,杭州电动出租车自燃事件的原因是电池。 电池本身的质量可以接受吗? “换电”模式对于电动汽车本身安全吗? 是否会因连接松动而产生放电电弧? 事实上,这些仍然是没有标准来制约的问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晓宇在近日的一次行业活动中表示,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自身技术因素外,还包括市场和消费人群的问题。 对电动汽车的认识仍有待提高,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还不完善,极大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化的步伐。 但他仍然看好电动汽车的前景。 他表示,各国对电动汽车的推广措施和策略已达成高度共识。 2009年11月,中美共同发起电动汽车倡议,目前已有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3个国家参与。 各国正在积极开展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不少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将极大推动全球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