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最新政策举措——深化改革及转型升级指引项目。据了解,本次更新为解决长期以来我国在装备制造方面存在的过度依赖数量与规模的问题铺平道路。
这次的更新旨在厘清在装备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支持关系的航向标,并发明确信函提醒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和梦想差距甚远,即部分高端领域需求不足,而低端领域供应紧张。
专家们进一步指出,全世界需求机构正急剧变革,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提出了崇高的要求,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改革的大好机会,同时也向传统的增长方式发起挑战,促使我们必须转向以实现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为了解决由于发展阶段的差异导致的问题,发改委部门相关人员表明,现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现况。其主要表现包括:许多技术和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声名显赫;部分产业链可能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有些技术、工艺和产品缺乏符合环保节能理念的特性;有些条例过于宽容,使得概念模糊难懂。
新的改革目标将力求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尤其是新兴产业中争取技术进步的自主权及创新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把科技发展与地方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修订旨在全面执行“十二五”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发展模式向以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导的科学方向转型,通过优化配置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增强产业链的协同效应等方法淘汰滞后产能,推广先进装备制造技术,从而实现产业增值并迈向更强的发展阶段。在修订过程中,业界对该指导目录的各个版本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据中国工业报报道,此次修订自2007年启动以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迁与行业发展,已历经多次更新和修改。近期发布的最终版与“十二五”期间我国机械工业的总体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同时也与有关智能装备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专项规划有所呼应。蔡惟慈先生指出,此番修订符合我国机械工业的实际发展需要,与“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强化高端产业化和夯实基础产业化的理念也一脉相承。经过删减重组,《指导目录》将2005年版本中的机械相关条款精简至必要的部分,同时针对特定类型和剔除类条款设定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标准。此外,新的版本还扩大了覆盖范围,包括产业各个领域的产品、规格和技术参数等具体信息,以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