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深化工业、信息、城镇、市场以及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规划》进一步表明,基于经济结构转变加速、体制活力提高、国民收入稳定增长,教育及人力资源质量持续提升所带来的支撑,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稳健向上的态势,而相应得综合国力也将迈上新的台阶。然而,挑战依旧存在,如突破能源资源环境限制,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发展的不均衡、不恰当等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规划》中要求的科技成果包括将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入研究并攻克其核心关键技术,以推动我国高档装备自主开发及创新能力,实现主机与系统、功能部件全面协同发展,同时兼顾重型和超重装备与精巧装备的配置方案,打造完整产业链。在此背景下,我们的目标是在国内高档数控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8%-10%,并成功研制出40种具备重大意义、精密程度极高、成套的装备。此外,我们还计划将误差率降低到60%以上,用以满足我国四大领域的重大需求。
当今,“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其中包括大型先进运输装备及系统、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与基础制造装备等重要部分。我们将启动诸如高速列车、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机器人、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科学仪器设备等相关科技产业化工程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助于开发如高速列车智能化谱系化与节能关键技术、绿色产品设计思想、机器人模块化产品等先进科技,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十二五”规划大纲中明确提到需围绕以下几个方向着力:
首先,高速列车领域,主要是重点发展高速列车的智能化、谱系化与节能核心关键技术,同时强化高速列车技术装备、基础设施运行状况检测以及减震降噪技术,最终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列车智能化安全技术装备和车型系列,搭建技术装备及基础设施运行测试技术与装备体系。预计,“十二五”期间高速列车产业总产值将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绿色制造有序推进。加速发展尖端绿色制造技术及产品,突破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环保材料、节能环保工艺以及绿色回收处理等关键环节在内的多个难题。积极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和绿色制造装备的普及与产业示范,同时培育装备再制造、绿色制造咨询与服务以及绿色制造软件等多种新兴产业。
智能制造稳健前行。致力于工业化机器人、智能控制、微纳制造,以及制造业信息化等相关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要开发工业机器人的模块化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以及重大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智能测试仪器等基础部件和技术设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建设产业技术培训体系,大力推进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技术与安全标准。通过这些努力,预计能够培养出一大批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有效实现制造系统的智能化运作,从而达到对装备制造业进行深度改造和提升的效果。
服务机器人蓄势待发。针对服务机器人的模块化结构体系展开研究,重点攻克服务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交互方式和安全防护等各方面的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另外,还将建设一系列的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平台,并制定严格的技术与安全标准。同时,也会培育一大批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共同组建服务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期为服务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高级海洋工程装备硕果累枝。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深海运载作业以及海洋环境监测等领域,我们将加快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诸如高精准度勘探系统、深水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及辅助作业等重大装备;同时,也会研制一批载人和非载人深海潜水器作业系统,研发海洋环境远程探测雷达、船载大深度拖曳、深海浮潜等各类海洋监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