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气候出现诸多异常现象,例如,南方遭受多年罕见的雨雪极端低温灾害;持续干旱后的暴雨引发局部洪灾;还有部分地区遭受夏季酷热天气。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的每小时天气预报,引起公众对于精准气象预报的高度期望。
然而,我国频发突发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当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主要包括事后应急机制,但对于事前预防及提升气象预警能力方面仍有所不足。虽然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卫星、雷达等进行气象监测,但是在像极端天气这样恶劣条件下,设备稳定性和边远地区的通信限制,都会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目前,我国气象监控预测技术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预警精度低、人为干预过多以及自动化程度低下等问题。这无疑提示我们需要加速推动气象智能科技的发展。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任何气象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都离不开传感器和信号探测技术的支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气象预测能够配备一双“智慧电子眼”,通过地面精密气压传感器采集雨水和次声波等信息,再通过网络上传至地面自动气象站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分级预警。
把物联网技术引入自然灾害监控体系势在必行。相较于传统气象预测模式,无线、智能化的气象预测监控系统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具有畅通无阻、速度极快、精确稳定的通信通道。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并不意味着无法控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气象预测精度,实现灾害提前预警,以降低灾害所带来的损失。
造成我们传统气象预测精度不佳的原因有诸多复杂影响,包括我国地形地貌多样、技术设备在剧烈天气中的稳定表现欠佳,以及偏僻地区通信信号受限等等。诸如此类的困难无疑难以保证气象预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然而,无线遥感网络能够通过搭载地面高精度气压传感器,有效采集并传输边境及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环境信息,进而由自动气象站上的监控软件进行深度解析和处理,实现气象预警的分级报警。这样的监控预警体系,得以保障自然灾害的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满足了我们对精准、迅速且可靠性高的信号传递的需求。
当前,面对国内愈发频繁的自然灾害挑战,北京市科委正大力倡导地面高精度气压传感器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的科技计划项目,旨在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进行自然灾害预测的探索研究。作为物联网技术领域具有领先地位的昆仑海岸公司,承担起此次研究项目的中的重要技术攻坚任务,也投入到了传感器芯片的批量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中。
作为中国物联网行业传感器领域的主要参与者、重要见证者和领先者,北京昆仑海岸始终密切关注着行业动态,深入研究物联网技术如何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凭借着在行业中的专业经验和深厚积累,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大力研发新颖产品和先进技术,同时持续深化与相关机构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无论是上文提到的压力、湿度、流量还是风向等各类传感器(变送器)及其相应仪器仪表的研发领域,北京昆仑海岸都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在未来,凭借其行业经验积淀、领先的技术优势,北京昆仑海岸定能在气象智能监测预警领域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