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集团并未被认为是最早介入风电机组制造的开发商,实际上,中国第三大发电商国电集团下属的国电联合动力,早在2006年11月便与德国Aerodyn公司签订了技术引进协议,致力于风机生产工作,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3300名员工,年产风机超2000台的知名制造企业。大唐与韩国现代重工的合作模式与国电类似。
从风电产业链下游向上游进行扩张仅仅是风电产业链延伸的部分内容。近期,风机制造领域的三一电气公司与湖南省泸溪县签署了一份3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项目开发投资协议,总投资预计为30亿元人民币,规划建设装机容量高达30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场,此举标志着三一电气公司正式进军风电场开发领域。
金风科技在风电产业的纵向整合方面表现尤为出色。身为该产业的老牌企业,金风科技已涉足风机制造、风电场开发、风机零部件供应,甚至还包括永磁等原材料生产等多个领域,未来还计划单独开展运营维护和服务业务。
华锐风电则对风机制造的上游环节掌握得恰到好处,通过内部严格控制,确保了风机的轴承等主要零部件质量的稳定。
国电龙源总经理谢长军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中国风电产业历经五年的飞速发展,当前已呈现出全产业链整合的趋势,国电集团在此方面率先取得了进展。”
对于全产业链整合的模式是否优越,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如何操作。根据海外经验,西班牙风机制造商歌美飒在风电产业的整合中有过成功案例,其公共关系部陈晓倩对本报记者表示:“在西班牙,歌美飒既是制造商又是开发商。”据了解,歌美飒正在全球范围内与龙源电力开展合作,共同开发风电场;在其他产业,如芭比娃娃,美国掌控了整个产业链中最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环节,将繁琐的加工环节留给了中国民营企业,从而获取了可观的利润。
毫无疑问,风电产业的纵向整合是市场驱动的结果,政府并未强行施加任何影响,完全由企业自主选择。
金风科技向产业链上游扩张,参股江西金力永磁,旨在控制其直驱永磁机组的成本;向下发展风电场,旨在深入熟悉风电场领域及销售风机。大唐和国电生产风机,一方面是为了降低自身风电场开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看重了现阶段风机销售所带来的利润。
纵向整合的模式无疑是中国企业在汲取手机、玩具等代工模式经验教训后的创新实践。 相较之下,海外垄断巨头牢牢地控制着产业链中开发、设计、物流、销售等关键环节,把耗时费力且回报不高的加工环节交予中国企业处理,从而攫取了丰厚的利润。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分析指出,21世纪的企业竞争早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
值得一提的是,产业链整合并不意味着“大而全”,将所有业务包揽,其核心目标是对产业链中关键环节、利润率较高的环节实现有效控制。中国的风电企业已经深谙其中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