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发展,并非意味着传统制造业会停滞不前。高端制造业仅为制造业的高端部分,未见发达国家所有产业均为高端制造业,即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始终保留部分传统制造业。可见,高端制造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依存,互为补充。
传统制造业在解决大量劳力就业等问题上表现优越,亦成为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主要原因。然而,鉴于环境和资源的制约,传统制造业生存空间逐渐缩小,若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的传统产业仍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高端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的革新伴随着科技持续改革,主要是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方面提升传统产业,进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实践表明,高端制造技术非朝夕可累积,人才储备、产业基础至关重要,其次是产业环境。时至今日,我国在高铁、深海载人、大飞机、航天等领域已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有助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高端制造业须立足本国产业基础,切勿盲目追求。
“十二五”期间,在中央配套政策扶持下,我国将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全面推行,推动相关技术精进成熟,并逐步拓展至传统制造业领域。展望未来十年,将是我国高端制造业日臻成熟,并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黄金时期。
制造业的发展一般历经特殊发展阶段,初始阶段是在技术力量极度贫弱的背景下,手工业迎来繁盛时期;随后是简单生产技术逐渐普及,渗透到生产领域,轻工业逐步壮大;接下来是“三来一补”,引领工业的起步,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开始普及;紧随其后是重化工业兴起,工业化全面提速,为高端制造业奠定坚实基础。
依据制造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制造业由无到有,从低端向高端,从手工业到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再到精密仪器,核心在于技术支撑。故此,我们高度重视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
近期以来,高铁领域事故频繁发生,大小事项层出不穷,让人们深感警惕。这其中折射出我们当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急躁!盲目追求短期利益!
我们的高铁科技从一片空白起步,经过引进、吸收、消化、创新,乃至再次创新,跌宕起伏,逐步走上成熟之路。我们为此振奋呼喊,我们应该为我们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感到骄傲。然而我们之所以能够超越他人,定然是因为我们敢于创新,勇于尝试,虽然这也意味着风险与之相伴。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刻认识到这些潜在风险,决不能掉以轻心。然而,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过早地被成绩所蒙蔽,对一些非关键技术的把握以及后续服务的忽视导致了局势逐渐朝着我们不愿面对的方向发展。
自京沪高铁开通以来,故障便始终不断。质疑声试图引起我们的警惕,然而专家们的解读能让我们稍感宽慰:磨合阶段出现的小故障属于正常。然而,也有专家表示,磨合阶段出现的故障应当在试验阶段就已解决。而我们在试验阶段未能发现或不够重视,这可能成为如今高铁故障频繁发生的源头。那么,我们是否过于急切,或过分自信?对运行过程中可能频繁出现的故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再观这次发生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实在令人费解,如此先进的技术条件,如何会引发如此低级的错误?在官方权威调查结果尚未公布之际,我们不去妄加揣测。然而,从今年以来高铁系统所发生的以上事件中,我们可得出许多感悟。
实际上,“高铁现象”仅仅只是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全身心投入,热衷于夸耀成果,可能正是潜藏在所有行业部门的最大的“敌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压力巨大,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我们更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切勿盲从、随意,勿操之过急,万万不能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