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业界针对物联网的热烈炒作,邬贺铨表示,“初始的热情中也体现出一些非理性的现象,确实存在部分企业借此物联网之势进行炒作。然而总的来说,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之后,物联网逐渐从狂热转向更为理性,许多地区明年将高度重视物联网的发展,但已不再如同初期那般迷茫,如今正在深思如何真正地推动物联网应用的实施,以及将物联网产业引领到更高的水平。”
邬贺铨认为,“自前年以来,某些地区对物联网的需求过高、过于急切、过于快速,近几年发现物联网并未像预期那样迅速崛起。我认为,这才是物联网正常的发展规律,这套应用程序是逐步逐步开展的,并且仍有大量的事务需要协调。”
“我个人的观点是,我们更应将物联网视作服务业。”邬贺铨如是说。
他认为,物联网本身与其说是制造业,与其说它更接近服务业,因其更多的是注重于应用。这种应用遍及电网、交通、物流、环保、节能、医疗卫生以及家居等领域,这类产业从统计层面来看,可能并未被计入物联网行业,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确实能够带动物联网所应用领域的生产效率提升和节能降耗。
至于应用领域,邬贺铨表示,虽然应用领域众多,但在许多范畴内,目前尚需创新一种商业模式。
“涉及到公共事务的领域,从单纯的投资回报角度来看,直接产生商业利益并非易事。民生领域是政府的责任,不应以商业利益为先,而应将政府为人民服务摆在首位。”邬贺铨如此解释。
“物联网尽管市场规模庞大,但实际上面临的挑战依然繁重。” 邬贺铨说。
他指出,至少有六大问题限制着物联网的发展。“核心技术,我们掌握的依然不多。例如高端的RFID传感器约80%都是依赖进口。”
此外,他认为物联网的标准太过分散,并未形成权威的标准体系,因此无法形成规模并进行推广。
邬贺铨还表示,物联网过分强调信息的采集、传输,但忽视了信息的智能分析和决策。另一方面,安全与隐私问题、法律性质的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物联网在许多信息技术领域的应用,往往在我国国内工业中呈现出割裂状态,这就造成了行业壁垒,对应用发展形成了阻碍。” 邬贺铨揭示。
他透露,在物联网发展方面,国家发改委正在筹划几个试点的示范性工程,例如精准农业领域。同时在资金支持方面,财政部及工信部也设立了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