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乃是互联网及通讯网的网络延伸与应用扩展,兼具整合感知、知识识别、传输互连以及计算处理之多元功能,实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与综合运用。物联网通过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动交流向人与物、物与物延展放大,其应用为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科学管理、缓解资源能源压力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拓宽了发展道路。
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践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作为信息技术的新兴突破方向,物联网具有庞大的成长潜力、强大的带动作用与良好的综合效益,它不仅自身蕴藏着巨大的战略增长潜能,亦可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为我国构建结构优化、技术领先、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强大的支持与保障。
物联网技术在教育、医疗卫生、政府管理、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会带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极大地推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从而最终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近年来,物联网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深度拓展,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开创了一条富有成效的路径。
发展物联网也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物联网技术领域广阔、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于带动技术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加速推动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具有重大意义,已经成为各国争夺未来战略制高点的关键领域。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仍处在起步阶段,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迅速推进物联网的发展,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虽然我国已具备了发展物联网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部分领域已形成了可观的规模,技术研发和标准化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果,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物联网在交通、物流、金融、工业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国防军事等领域已有了初步应用。然而,物联网技术集成程度极高、应用跨度广泛、产业链长度深广、产业分散度较高,多数领域的核心技术尚在发展之中,从物联网核心架构到各层次的技术与产品接口大多尚未实现标准化,大规模应用所需的条件和市场还需要一个长期且渐进的过程。面对我国物联网发展所处的现状以及已有的基础,我们需加强统筹协调,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物联网在重点领域的深入应用,力求实现突破性进展。
首先,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的突破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所在。应支持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并支持重点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技资源平台的整合与共享,同时组织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的重要任务。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我们需大力开展原始创新,全力实现自主可控。同时,我们将学习和借鉴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借鉴众家之长,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主体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知识产权的持有程度。通过迅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善创新链条。
其次,我们将推进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把握整个发展进程的主导权。我们应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标准化合作机制,加强对物联网系统的结构、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对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以及智能传感器、传感器网络等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积极推进网络架构、标识和网络业务安全研究,为实现不同行业物联网的协同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推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为国际标准。
再次,加强产业合作,面向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物联网技术涉及多个行业、领域、学科,产业链环节众多。我们应重点发展核心产业,加强对支撑产业的扶持,积极推动关联产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根据现有条件,我们将选择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示范效应显著、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应用示范。在工业和交通运输领域,我们将大力建设发展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和智能工业,加快物联网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渗透与融合。
最后,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培育和壮大物联网产业。我们将支持企业发展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兴业态,鼓励和支持产业链上下游探索培育新型商业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政府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加强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支持和鼓励企业的创新,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好物联网的示范应用和市场培育,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支持物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速培育骨干企业,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