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互联网是人类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包含图形、文字和各类数据,那么物联网便是将世界万物及其人类关注的重要物体的特性进行感应转换。这是一次科技革命。”姚建铨为物联网做出了明确而生动的解释,“在工程建设领域,物联网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我国西南地区近年来曾出现过若干重大的桥梁事故。因此,我深信任何国家的重大工程项目,如大型桥梁等建筑,都应将光纤深埋其中以实时监测数据,物联网在此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人常将物联网与互联网相混淆,但两者的发展历史和研究对象却有显著差异。姚建铨详细介绍道,物联网包括三大层面:首先是物理层,涉及到物体的特性感应和转化;其次是信息传输层,即网络层;再者是计算处理层,负责实施指令的反馈控制。这三大层面必须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方能发挥其价值。
当前,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的诸多领域,大致可概括为十大类别,包括城市公共事业、建筑家居、交通运输、工业制造、智能医疗、智能医院、远程操控、港口、金融国防、国家重大工程等。其中大部分与智能城市和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然而,姚建铨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技术有待提升,未站在科技尖端,各领域的标准仍在讨论和制定中。
这一进程将在未来显著加快。以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为例,此灾难严重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落后,未能阻止爆炸的发生。如果能利用更加完善的物联网系统加以控制,关闭引发核辐射的设备,只保留冷却系统,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幸。最终,福岛核电站只能通过空中洒水、地下注水的方式应对,留下了安全隐患。这为我国的重大工程提了个醒。另外,在城市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环节,物联网也将会发挥积极作用。
姚建铨认为,物联网作为新兴技术,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各种争议。但关键在于,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它——摒弃分歧,致力于创新。
对于未来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姚建铨提出了两个观点:首先,物联网应紧密跟随信息产业科技的步伐,打破自身的限制,例如空调领域,只有与家庭智能控制系统相结合,才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首先,诸如智慧城市、智能国家等理念日新月异,为物联网的拓展带来了无限可能。从传统的数字城市迈向智能城市,乃至更高层次的智慧城市,展现了该领域发展的不同阶段。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战略之后,全球范围内涌现出“数字某地”,同样,我国亦设有数字长江、数字太湖等项目。然而,这类概念虽然颇具创新性,但还需进一步阳性、量化及网络化。数字城市乃是智慧城市的灵魂所在,也是其基石。实现智慧城市并非易事,需以物联网为纽带,具备高效率、安全性、有序性、协调性、环保性与智能化等特征。
“真正的智慧城市必定能将这些信息有机融合,但就现状而言,目前城市的物联网建设仍存在着众多‘孤立的岛屿’。”姚建铨解释道,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大厦、智能矿山等词汇层出不穷,但交管部门通常只专注于智能交通;智能大厦方面,专业人员仅限于智能大厦;电力部门只涉及智能电力。尽管每个领域都在各自耕耘,却未能做到信息共享,也未构建成统一的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产业涉及诸多技术,它与互联网最大的差异在于与实体物体之间的关联,通过传感技术呈现物体特性。传感器及其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发挥着首要作用,然而,在我国,这一领域仍然较为欠缺,相对滞后。除了部分传感器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之外,其余高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这应引起业界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