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新世纪,煤炭需求的持续增长与国家对安全及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形成鲜明对比,这使得众多小煤矿不得不关闭,落后产能被淘汰。在这一背景下,煤矿企业积极提升机械装备投入以提升开采效率,这一激励因素进一步推动了煤炭机械需求的高速增长,每吨煤的投资成本稳步提升。令人欣慰的是,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推动了各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特别是在现代化矿井建设理论与设计理念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利用尖端科技改造煤炭工业现已成为煤炭企业的重要战略,备受重视。
在“十二五”规划时期,新建产能对煤机需求的增长相较于“十一五”时期更为平稳,这主要得益于自动化程度更高的高端综采成套设备和仍需大力发展的洗选设备。据煤炭机械工业协会预期,至2010年,更新改造投资将是新建产能投资的1.6倍,且这一差距未来有可能继续扩大。预计到2015年,更新改造投资在煤机总投资中的比重将超过75%。如此大幅度的更新改造需求将极大地推动煤机行业的发展,并为自动化行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放眼全球煤矿业的发展趋势,自动化将成为煤矿生产的必然选择。煤矿企业通过建立自动化系统的远程监控、诊断与维护中心,实现煤矿综合自动化平台、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加快信息化向煤矿生产过程及系统的渗透,进而加速信息革命的进程。
根据《煤矿自动化规划》的要求,新建矿井将全部采取建立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的策略,使矿山自动化控制与管理水平一次性达到先进水平。而对于正在生产的主力矿井而言,自动化基础较为扎实,需首先建立综合自动化平台并实现井上下高速、宽带、光纤环网:向下连接提升、排水、主扇、压缩空气、运输、供电、工作面等自动化子系统;向上通过信息广域网络与远程监控、诊断与维护中心相连。对于日渐衰老的矿井而言,尽管自动化基础相对薄弱,但可以采取 “先子系统后综合”的理念进行建设,即按“人本安全、提高效率、节能降耗”的顺序依次进行改造,优先改造安全系数低、用人多、耗能大、维护量大的子系统,使其成为具备远程监控功能的自动化子系统,提升系统安全性,实现节能降耗。
自动化技术不仅服务于各个行业,和利时自动化早先在核电、火电、化工石油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扩展至铁路和城铁等新兴领域。作为自动化行业的领导者,和利时以神华集团为切入点,将其他行业的成熟产品、技术和丰富经验整合起来,为煤炭行业提供完整的自动化信息化解决方案,无论是数字化矿山建设,还是PLC控制器、保护器等领域,均有涉足。
北京和利时自动化驱动技术有限公司煤炭事业部总经理高保卫明确指出,煤炭事业部作为和利时服务于煤炭行业的重要载体,已然成为和利时全线进军煤炭行业市场的主要渠道。
“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持续推进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进程,提倡煤炭企业间的跨地域、跨越所有制形式的合并融合,实现先进技术与淘汰落后产能的平衡发展。
依照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提升煤炭企业的规模,预期至2015年将形成10家年产量达亿吨级别的、10家年产量达5000万吨级别的特大型煤炭企业,同时培育20家年产量介于1000-4000万吨之间的大型企业集团,并确保特大型煤矿的产量占比超过65%。这些大型煤炭企业的煤矿开采技术先进且机械化率较高,对于高端装备的需求将会保持快速增长,而对于低端装备的需求市场则会有所缩窄。
伴随煤炭产业整合的推进,更具效率和安全性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简称为综采)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爆破采煤和普采方式。从2002年至2009年的8年间,综采设备的产值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增长,其在煤机行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也从61%上升到了75%。在煤炭综采设备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包括年产介于600万至1000万吨的厚煤层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年产150万至200万吨的薄煤层自动化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年产超过10万吨的短壁综采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以及巷道快速综掘成套技术装备的研发等成套化是煤炭机械发展的必然趋势。
“就自动化市场而言,未来发展潜力仍然巨大,主要集中在改造项目中,自动化产品的引进将逐步推动煤炭市场由粗放型转向高效型。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整合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煤矿的投资准入门槛。一方面,由于政策原因,部分小煤矿的潜在自动化投资受限;另一方面,小煤矿整合引发的技术改造项目为自动化提供了大量投资,尤其是众多小煤矿的联合整体改造,例如河南平朔多家小型煤矿的整合整改等,为自动化工程设计和产品提供了大量订单,在整个自动化市场的项目需求结构中,技术改造项目的比重正逐渐攀升。鉴于提高煤炭开采效率和节能高效的考量,变频器的应用势必在煤炭项目技改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