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任倪江波指出,物联网身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支柱产业之一,已被庄严地记录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作为物联网应用的重大领域,在诸如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家庭以及建设工程等项目中应获得广泛的应用。城市物联网技术研究院将打造一个引领城市物联网建设应用、引领物联网行业高端企业发展、创新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系统服务平台的现代研究机构。部分专家提出,我们应当通过深度的调研,掌握城乡建设领域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为此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协助,以推动行业的健康成长。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物联网发展需实现标准驱动、政策配套、示范先行。城市物联网研究院将展开示范项目,形成示范效应,展示给大家物联网的技术优势,促使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
城市物联网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辉表示,物联网推动了城市一卡通和电子标签的应用;对智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电子标签在节能门窗等绿色建材的应用得以稳健发展。研究院将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编制行业发展蓝图,为一卡通、智能建筑、电子标签等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保障,共同推动城市物联网的稳步发展。
当办公耗能或住宅能耗出现异动时,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查阅各种设备的运行数据,查找设备运行能耗过大的原因,及时对设备进行管理…这仅仅是物联网技术运用于建筑领域的一个典型例子。实际上,在物联网时代,物体与物体之间能够实现自由、流畅的交流。这种互动方式颠覆了人们依靠互联网建立起来的人与物体之间的互动模式,变成了两个实体之间的对话。因此,物联网亦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建筑与楼宇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席郭维钧先生指出,伴随着数字化城市的进步,智能建筑正逐步从单体建筑向构建群体过渡,这意味着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来精细衡量及管理建筑能耗。物联网技术建立起了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网络架构,极大地减轻了智能建筑布线工程的成本及施工的复杂性。此外,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实行全面监测和精确控制,不仅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还能降低设备的能耗。
在2011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论坛上,中科院院士姚建铨先生提出,真正具备智能性的城市应当实现这些数据的统一接入,然而目前城市的物联网建设存在大量“孤立岛屿”的现象。他指出,诸如智能电力、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甚至智能楼宇等术语纷繁杂陈,但实际上交通管理机关通常只负责智能交通;智能楼宇专业人员只专注于智能楼宇;电力部门则仅致力于智能电力。尽管各行各业都在发挥自己的专长,但却未实现信息的共享,也未能形成完整的物联网架构。物联网产业融合了众多技术,与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更多地与物体互动,解析并传递物体的特性。传感器和传感技术在物联网领域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我国这两方面的发展尚显滞后。除部分传感器能跻身全球领先地位外,其余高端产品仍旧高度依赖进口,这一现状值得整个行业高度关注。
物联网应当紧密融合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不应固步自封于本专业或本领域之中,例如在空调领域,若想突破自身局限,便需与家庭智能控制系统有机结合,方能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他主张,中国的物联网相较于互联网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高端综合服务能力尚待增强,应用水平相对低下,产业规模尚未成型,缺乏引领者,安全、技术、标准等方面仍需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