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指出,这将对风机市场产生新挑战。面对过剩的产能,实力较弱的企业将面临淘汰。同时,由于风电技术门槛攀升,风机制造业整合步伐加快。
自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量连续5年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超过4400万千瓦,已位列世界最大风电国。然而,部分地方政府不顾电网接入和电力市场状况,盲目核准风电项目,导致风电管理混乱,并网困难,“弃风”问题突出,甚至存在侵占土地现象,利用风电优惠政策圈地。
针对此类问题,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安排了全国拟核准风电项目总计2883万千瓦,明确“未列入表中的项目不得核准。”对于确需调整的项目,需以书面形式向能源局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能执行。
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通知》将从强化风电项目管理出发,规范风电开发市场,推动风电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尽管如此,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指出,本次只推出了第一批指标,按2020年前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的规划来推算,后续国家还将继续推出此类政策。
市场紧缩导致风电行业已从扩张期步入整合期,利润降低,风电行业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堪忧。7月28日,大唐收购山东华创风能70%股权便是一例,预示着未来企业整合进程将加速。
施鹏飞向记者透露,近段时间风电行业整合行动正在逐步推进。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风电厂兼并下游制造商,以实现产业链的向上拓展。另一类则是各大风电企业间的合并与收购。 近日,“大型风电场并网技术规范”等18项风电行业标准发布,涵盖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以及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该“标准”预定于今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其中,“标准”在低电压穿越方面对风电机组及风电场提出了严格要求。“标准”规定,风电机组须具备在并网点电压降低至额定电压20%时保持并网运行625毫秒的低压穿越能力,同时,风电场并网点电压在发生下降后2秒内需恢复至额定电压的90%,风电机组仍需保持连续并网运行。
李胜茂表示,“低压穿越”早在2009年便已作为企业标准提出,但实际上能执行的企业数量并不多。以此次将“低压穿越”提升至国家标准为例,实则反映了电网在与风机制造商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使风机制造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业界人士认为,此项并网标准技术门槛较高,将风电并网压力由电网端转向风电场和风机制造商,从而提高后者成本(目前风机制造业的利润率已降低至15%以下);而《通知》的颁发,也让风电后市发展预期受到限制,风机市场规模可能会缩水。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表示,日益严格的并网标准、紧缩的风电项目审批,必将导致风电行业发展放缓,从而对相关企业产生负面影响,预计风电行业将面临大规模的“洗牌”。
实际上,近期风电行业的整合确实在逐步进行。现今,中国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约有80家左右,其中,金风科技、华锐风电、东方电气三大巨头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而剩余40%的份额则被明阳风电、运达风电、湘电风能、上海电气等大型风机企业瓜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