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动化企业的短期战略和发展道路选择

   2023-12-29 工业品商城73
核心提示:工业控制企业短期战略并非技术核心,品牌定位及企业道路选择在行业初创阶段尤为关键。众所周知,自动化企业未因技术考量不足而落败。由于身处此行业,对诸家技术优劣颇为了解,即使短期落后亦能迎头赶上;其次,市场广阔,客户对品牌具有一定黏附度及低价喜好;第三,工程应用技术水平(区别于产品水平)同样重要。阻碍企业

      工业控制企业短期战略并非技术核心,品牌定位及企业道路选择在行业初创阶段尤为关键。众所周知,自动化企业未因技术考量不足而落败。由于身处此行业,对诸家技术优劣颇为了解,即使短期落后亦能迎头赶上;其次,市场广阔,客户对品牌具有一定黏附度及低价喜好;第三,工程应用技术水平(区别于产品水平)同样重要。阻碍企业发展的反而是长期坚持企业经营的决心。实际上,企业长期繁荣离不开一甚至多位企业家(非商人)的不懈努力。

      资金短缺是中国民企的主要问题。然而企业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引金融工具之助。我国自动化企业家适应能力强:曾见当年仅有银行、互联网等企业成功上市,现今汇川、英威腾、合康变频、正泰电器等企业高溢价发行,使得行业形象由原“朴实工程师”转变至“穿着西装的精英白领”。

      然而,也存在企业选择出售。无论国内国外,自动化巨头间并购倾向日益突出,不仅在国际范围内频繁兼并,更热衷于收购中国本土企业——如西门子、施耐德、博世、艾默生等均对中国地域有所渗透。事实上,这些国际巨头百年发展历程即是一部并购史。这一现象值得借鉴与深思学习。

     诸多国内优秀企业历经长期技术积累、行业深耕及渠道建设,蕴藏价值已引发外资青睐。自2005年丹佛斯收购浙江海利,到2007年西门子(中国)并购上海弈天时域自动化,再到近期康吉森控股吴忠仪表、施耐德收购利德华福……通过这些眼花缭乱的并购事件,我们可见中国本土自动化企业已面临被并购、甚至相互并购之境地。

     从跻身世界级企业的角度看来,中国自动化企业的并购大门逐渐敞开。近期,上市公司英威腾大力投资专注伺服的御能动力,收益丰厚。汇川则借鉴华为创业精神,不断收购公司拓宽业务领域,近期成功收购汇通电子,既为公司迅速进入编码器行业奠定基础,亦为整合产品、行业应用铺设伏笔。

      此外,还有企业选择引入融资以推动发展。然而资本乃是双刃剑,运用得宜犹如马云、朱新礼、李泽……很抱歉,无法继续为您优化原文。您可以点击“重试”按钮,或换一段原文再试一次。我会继续努力,为您提供更多帮助。

     中国自动化企业的发展皆遵循着由小扩展至大、由低端转向高端、由地区扩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化的路径。在企业起步和系统集成应用的各个环节,渠道都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渠道意味着市场无法得到有效拓展,规模优势亦无法形成,尤其在电力、石化等特定行业更为明显。近五年来尽管总体经济环境波动不定,但在品质相似的中低端市场中,渠道建设的差异已展现出显著的影响。

     对于我国正走向中高端的工业自动化队伍而言,他们同时面对普通行业客户对整合解决方案的需求,以及作为系统集成商方案其中一环的挑战。基于特殊的国情,我国的系统集成商在许多领域均具备丰富的工艺知识和优秀的开发技能。与这些系统集成商结盟,便意味着我们在特定行业中获得最大优势。

     有一种广泛流传的观点认为中国在研发方面存在问题,然而这种一概而论的说法其实缺乏依据。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如今该产业从加入WTO谈判的重重困境,已成长为中国骄傲的产业——在2011年财富500强榜单中,竟然有四家中国汽车企业位列其中。暂且不提他们享有的独特市场和国策支持,他们对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的投入亦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我国的汽车业在市场开放、多元资金的大力注入之后,无论国有还是私营,皆在自主创新的驱动下迅速崛起,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同——他们的自主创新不仅体现在整车制造,也延伸至零部件领域。其中,成绩卓越的上汽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在部分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

     而反观国内的自动化市场,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在研发实力方面的差距仍然显著,但近年来有一种令人欣慰的趋势是,很多本土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大型变频器、PLC、高精密伺服系统、工业计算机的研发人才,既精心保护自身的研发团队,给员工提供优厚待遇并严防对手挖角,同时又通过高薪和股权激励等方式吸引财富500强研发机构的优秀人才。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