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发展速度的理性回归利于可持续发展

   2024-01-03 工业品商城26
核心提示:8月初,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在内的18项重要标准,聚焦于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规范。预计这些标准将在今年11月1日生效。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打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我国风

      8月初,国家能源局公布了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在内的18项重要标准,聚焦于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机组状态监测、风电场电能质量、风电关键设备制造等关键领域的技术规范。预计这些标准将在今年11月1日生效。业界普遍认为,此举旨在打破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

  有业界人士分析指出,我国风电产业在高速扩张过程中,面临着质量与速度两个方面的制约。在质量方面,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安装、维护、检测等环节的技术标准体系存在断层或者采用欧洲标准的问题,无法适应我国复杂的风电环境,导致频繁出现质量事故。此外,一些风电企业片面追求低成本,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至于速度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滥用小于5万千瓦项目的招标权,引发大量风电项目涌现,导致风电发电量超出电网接纳负荷,从而产生“弃风”现象。在蒙西地区,尤其在冬季供暖时期,该问题尤为突出。

 除了“弃风”问题,更令人尴尬的是,自今年起国内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发。例如,甘肃中电酒泉风电公司在今年2月份便发生了16个风电场598台风电机组脱网的事故,成为近年来国内最严重的风电事故。

上述一系列风电机组脱网事件被业内人士戏称为“掉链子”,其背后折射出我国风电场并网标准的缺失和技术滞后的困境。据统计,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42.3GW,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国家。而由于风电装机增长过快和并网技术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大量风机处于闲置状态,我国2010年新增加的1893万千瓦风电装机,仅有1400万千瓦成功并网。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表示,此次所公布的18项风电技术标准,主要着眼于解决现行标准中的空白问题,如原先涉及海上风电的标准只有24项,因此首要任务便是填补这些空缺。

  就产业总体状况而言,我国风电装机制造水平的提升刻不容缓。如去年1月24日,宁夏天净神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的一台东汽风机倒塌,之后,华能通辽宝龙山风场的东汽风机、辽宁凌河风电场的华锐风机、大唐的山西左云风场的风机陆续出现倒塌现象。

      新标中对“风电设备制造业准入门槛”规范如下:新建风电机组公司需具有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及以上的生产条件和配套设施。必须达到每年至少生产400台2.5兆瓦风机的产能,并且需要拥有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验。在项目筹建过程中,企业的自有资金占比不得低于30%。

      这意味着,新兴公司将面临技术、产量、行业资质以及资金信贷方面的诸多考验,这无疑给那些技术落后、规模较小的风电企业带来了严重挑战。

      实际上,随着“大型风电场并网设计技术规范”的发布,业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新规则对风电机组和风电场在低电压穿越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何为低电压穿越?这就好比在电网这条高速公路上,风电系统在遭遇电压大幅波动时,不应该立即停车,阻碍交通,而应凭借过硬的驾驶技能顺利通过,保障公路流量的正常运行。

      据了解, 2008年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完成了风电设备招标,当时国内对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尚未明确。直至2009年, “低电压穿越”才被定位为企业标准,然而这一标准对于当时的风机制造企业并无约束力,多数风机出厂时并未配备该功能。

      据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统计数据,当前仅有6家公司的6款机型通过了该院的低压穿越能力测试与功率特性考核,其中两家为外资公司。国内通过该测试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寥寥无几。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低电压穿越”由企业标准升格为国家标准,对于国内大部分尚不具备此项能力的风电企业而言,无疑是重磅一击。预计“十二五”期间,国内超过3/4的风电设备企业将通过重组、被收购等方式消失。

      截止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风电技术设备研发与制造企业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今年4月开始着手对在役风电机组进行低电压穿越升级。此外,华锐、东汽、湘电、N O R D E X(恩德)、V ESTA S(维斯塔斯)等企业也纷纷表示正启动低电压穿越的改造工程。备受关注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更是众多工程队伍争相前往之地。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国内部分机组根本无法改造,不仅硬件设计不足,甚至连放置硬件的空间都未预留,这类机组并不罕见。”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大中华区风能产业线副总裁崔益彬坦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