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安防行业持续高速增长,“十一五”时期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3%以上。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5000亿元人民币。参照全行业20%的年复合增长率推算,视频监控系统产值将超越1000亿元人民币,占电子安防系统比例超过50%,成为规模最大且增长潜力最强的细分领域。
现今,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这两个上市公司已成为视频监控行业佼佼者,牢牢占据后端DVR市场的半壁江山。自今年第二季度始,一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战”使既有行业格局发生剧变,行业边缘企业迅速衰落,龙头企业则腾飞加速。与此同时,龙头企业逐步扩展产品线,目前已从稳占的后端DVR市场扩展至前端摄像头领域。
面对行业洗牌与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笔者走访了包括海康威视、上海威乾、仙视电子等在内的多个视频监控企业。
今年四月,视频监控巨头海康威视迁入位于杭州滨江区新址,短短四个月内,已有1200余名员工在正常上班。机构调研期间,小会议室挤满了50多人,但仍有人员不断涌入,工作人员只能频繁挪动桌椅。据说类似场景在一个月中每周上演,人多时甚至超过一百人。
在6万平米的生产楼上,前端摄像头的生产线设在三层,后端产品DVR(数字硬盘录像机)生产线在四层,一、二层则是仓库。如今,工厂摄像头日产量可达5000台,包括模拟和高清摄像头;DVR每日产量在2500台左右。员工告诉我,订单多时,生产线上的员工连周末也得加班加点。公司员工大多5点以后才下班,甚至有些公司还在晚上8点钟后额外增加3辆班车接送员工回家,一位海康员工介绍说,“研发人员则经常加班至深夜。”
上海威乾视频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威乾”)的摄像机和DVR生产车间同样忙碌。笔者看到,工厂员工正加班加点赶制安防设备,以应对“金九银十”的行业旺季。上海威乾市场总监杨洋透露,公司正在计划将生产线迁移至成本更加廉价的华南深圳,从而扩大生产规模。
上海仙视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视电子”)是一家位于上海外高桥出口加工区的显示屏制造商。笔者在该公司办公室巧遇公司正在进行搬迁,视频监控事业部总经理李顺告诉我,公司新建于浙江嘉善的工厂生产规模是当前的5倍。预计今年视频监控用显示屏销售额有望翻番至2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我国安防产业规模在“十一五”末期急剧扩张,至2010年,行业总产值已达约2300亿元,年增长率超过23%;其中安防电子产品的产值约为1000亿元,且随着安防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年增长率高达25%,而视频监控系统在这部分产值中占比高达55%,远远超过出入口控制系统、防盗报警系统以及其他类别。
“平安城市”建设被业界公认为是安防行业的最重要驱动力。自2004年,公安部和科技部选定北京、上海、廊坊、大连、南京等21个城市进行首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打造。2005年8月,公安部进一步提出建设“3111试点工程”,选择了22个省,在省、市、县三级范围内进行报警与监控系统的构建。此举极大地推动了“平安城市”的建设进程。随着2008年“3111试点工程”的顺利完成,诸多地方纷纷上马或加大“平安城市”建设项目的规模,从而有效地拓展了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空间。
以重庆为例,市政府规划显示,重庆市将新建或扩建不低于50万个视频监控点的系统整合接入能力,预计该项目建设投资总额将达50亿元人民币。
此外,安防行业的应用市场也在迅速拓宽。《规划》提出,随着“平安建设”的推进,传统领域如金融、文博、交通、政府等安防应用将更为深入;新兴应用领域如教育、卫生、体育、能源、通讯、厂矿企业等的需求增长较为迅速;社区、居民的安防应用正在逐步升温,社会化应用进程在加快。市场应用逐渐从中心城市、大城市向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地区辐射,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口岸延伸,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