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知名丹麦咨询公司MAKE公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制造业的突飞猛进影响了全球风电产业的局势。2011年至2016年,预估中国市场将占全球风电装机量的38%。”
在2010年度,华锐风电新增风电容量达438万千瓦,占据全球市场11.1%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二;金风科技新增风电容量373万千瓦,跻身全球第四;东方电气亦位列第七。这三家巨头占据了中国市场近60%的份额,展示了我国风电设备市场集中度不断攀升的趋势。
中国风电装备业已从相对滞后的产业进化为全球竞争的佼佼者。单千瓦成本也已从“十一五”初期的7000元下降至最低约4000元,降幅达40%。风机关键配件供应逐渐完善,包括叶片、齿轮箱、轴承、电机、变频器等部分均实现了国内生产。
海上风电是风电行业的前沿领域。目前,中国已在上海建立了除欧洲之外的全球首个海上风电场,并成功投入使用。这些风机由华锐风电制造,他们还推出了我国首款6兆瓦海上风机,这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电网友好型风机,使中国成为继德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能独立生产6兆瓦风机的国家。
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商近乎是从零开始,在短短几年内实现的跨越式飞速发展。为何如此?
其一,时势所趋。风电被认为是技术成熟且经济效益佳的可再生能源。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勘测,中国总风能储量高达32.26亿千瓦,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10亿千瓦,远超水能资源储量。加之我国装备制造业基础的支撑,风机制造业发展条件优越。
同年7月,相关规划出台,要求自2006年起风电设备国产化比例至少达到70%,否则不得新建风电场。随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促进风电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相继发布,并通过全额上网、税收优惠和直接补贴等政策推动了风机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专家表示,我国风电制造业在未来既面临机遇,又挑战重重。要实现从风电大国到风电强国的转变,需调整发展趋势,注重质量而非速度,更应侧重风力发电量而非装机容量,从大规模集中开发转向大、小规模并行,及陆上风电向陆上、海上风电全方位发展。这意味着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将在未来几年由高速发展转向更为健康的发展道路。“十二五”时期,将会在科学理性的发展背景下逐步解决风电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深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