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是指对废旧零部件及工程机械进行专业修复并大规模生产,是循环经济中“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合格的再制造产品应具有与全新产品同等的质量与性能。徐滨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表示:“再制造的核心在于产品质量与性能不逊于新品,并且其成本仅为新品的50%,节能可达60%、节材70%、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
美国是最早实施再制造的国家,其产值已达1000亿美元,创造了逾百万份就业机会。尽管我国的再制造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为政策支持及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的突破。
自2005年以来,我国已不断完善再制造产业相关政策支持。2010年《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发布之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如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再制造发展;2007年六部委发文《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装备再制造等具有明显示范意义的企业和地区进行试点;2009年我国推出《循环经济促进法》,进一步明确“国家支持企业开展再制造”。此外,“十二五”规划大纲也将发展再制造产业作为重要任务。法律政策的不断出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我国推行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开展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在多家企业展开再制造试点,从而推动了产业的发展。试点为旧件回收、再制造生产、再制造产品流通体系构建等提供了条件。试点催生了专业化企业,显著提升了再制造产业的专业水准。此外,在技术基础上,我们已研发出多项再制造关键技术;在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寿命预测评估模型。
总的来说,我国具备了独具特色的再制造模式。这种模式能使废旧资源最大限度地获得再利用,缓解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的矛盾,减小大量失效、报废产品对环境产生的危害。再制造已演化为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最佳方式和优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