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的“机器革命”

   2024-01-08 工业品商城25
核心提示:茂荣集团,东莞一家价值近10亿元的服装制造巨头,超九成业务在海外市场。2005伊始,时任行政总裁曾天仁已感受到用工短缺及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曾天仁感慨道,彼时厂门前贴上招聘公告,即有大批工人涌来;而今,即便亲临人才市场,求职者却寥寥无几。鉴于劳动密集的特点,近年来茂荣集团受用工问题影响,只能将部分环节迁移

     茂荣集团,东莞一家价值近10亿元的服装制造巨头,超九成业务在海外市场。2005伊始,时任行政总裁曾天仁已感受到用工短缺及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

     曾天仁感慨道,彼时厂门前贴上招聘公告,即有大批工人涌来;而今,即便亲临人才市场,求职者却寥寥无几。鉴于劳动密集的特点,近年来茂荣集团受用工问题影响,只能将部分环节迁移至周边省份,“因其更易聘用到熟练工人”。

     东莞市人力资源局副局长黄慧屏,在劳动部门工作超过20年,亲历农民工流动格局的变迁。据她回忆,2005年以前,每周都会接待一批从中西部地区前来的“劳务输出考察团”。

     然而,自那以后,黄慧屏迎来轻松时刻,往日的盛况已成为过去。“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形成了与长三角、珠三角争夺农民工的激烈竞争。”黄慧屏观察到,特别是今年春节后,争夺战愈发激烈。

     与此同时,“薪酬不升,员工难招”,成为许多珠三角企业面临的残酷现实。“去年南海本田因涨薪未达预期,导致工人自行停工。” 广州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品质部部长陈三才向记者透露,这一事件在汽车行业产生连锁反应,许多汽车相关企业纷纷提高工人薪酬。

   “我司现有技术工人逾500名,单员工月平均工资提升500元,以每月增资30多万元计,每年工资成本多支出800多万元。” 陈三才坦言,劳务成本攀升,企业盈利空间在不断压缩。

    在越来越多的珠三角企业,一场工人与机器的转变悄然进行。它们企图通过机械替代人力,来解决用工问题及成本压力。

    然而,陈三才曾于数年前赴日本汽车公司学习,他被生产车间里繁忙运转的机器人所震撼,“一条生产线仅需1名工人将原材料放置特定位置,其余操作均由机器完成。”陈三才期望,何时中国工厂也能如此先进?

    佛山市经济学会理事、佛山市信理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少魁,长期驻扎珠三角,对该地经济深入了解。他认为,上个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第三次工业化浪潮,高自动化机器设备带来了“少人工厂”甚至“无人工厂”。当前,珠三角正在复制这一过程,这预示着后工业时代已经来临。

     茂荣集团是东莞一家年产值逾10亿元的服装制造企业,其90%以上订单来自海外市场。自2005年开始,曾天仁行政总裁已感受到用工及生产成本的压力。

 “过去,工厂门口招聘信息张贴后,工人们蜂拥而至。如今,我们深入人才市场抢人,却鲜有人应征。”曾天仁表示,在他所处的服装行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由于频繁面临招工难题,茂荣集团选择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周边省份,“该地区招募熟练工人更为容易”。

  如今,陈三才的梦想已逐渐变为现实。他所任职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自两年前引进大量"机器手"。“"机器手"对企业最大的益处在于提高效益,降低劳动力成本。”举例而言,阀片组装岗位,原本需8名工人轮班工作,每日完成8000余只阀片组装,如今采用阀片自动组装机,仅需支付60余万元的购入成本,便可替代8名工人的工作量。预计两年内,仅劳动力成本节省一项即可回收该设备投资。

  陈三才向记者透露,公司年销售额正以20%的速度快速增长。2009年销售额达15亿元,预计2014年将超过22亿元。“尽管我们在持续引进流水线,预计3年后70%的生产线将完成自动化改造,未来生产车间不需增员。”

  以机器取代人工,更有效地提升了企业产品质量。“流水线生产汽车零部件数万件,倘若其中一件不良品流入市场,都会引发激烈投诉,损害企业品牌形象。然而,借助"机器手"生产的产品,不良品率极低。”陈三才如是说。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