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荣集团所处的东莞大朗镇,被誉为全球毛织服装的“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该社区已聚集起数万家毛织企业,以大朗镇为中心,每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其中大朗集散达8亿件,60%由大朗出口至全球各地。然而,这一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为了摆脱困境,大朗毛织业选择了以机械化取代人工。“10年前,大朗的毛织企业大部分仍依赖手工操作,少数企业开始逐步引入电脑织机。然而,全镇电脑织机数量非常有限,仅有数十台。”曾天仁指出,大朗镇政府推出奖励计划,对购买数控织机的企业给予每台1000元或2000元的补贴,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镇企业已拥有超1万台电脑织机。
对珠三角众多企业而言,其资金压力主要来自于设备购置。“珠三角地区企业在引入机器辅助生产时,需在短时间内支付大量设备款项。然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银行获取贷款并非易事。”李少魁表示,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无疑是对政府的一项重大挑战。
此外,多位企业代表希望政府能出台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完成核心设备的研发。陈三才深有体会:“例如,生产汽车减震器的设备,在10年前完全依赖于国外进口,每套设备售价高达1亿元。但在几年前实现了国产化后,售价骤降至约6000万元。”
当前,许多尖端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极其昂贵。陈三才表示:“一旦我们能够自主研发此类设备,就能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进而加速珠三角地区的‘机械化革命’进程。”他呼吁政府出台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措施,鼓励企业研发和生产世界级设备。
虽然现在蓝领精英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的热门人才,但陈三才指出:“焊接零部件的行业,过去主要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大约七年前企业开始引入机器人进行焊接以降低生产成本,并将原始的六道工序简化为一道。如果工人无法熟练地操作和维护这些机器人,那这些机器就是废品。”
“蓝领精英将会是珠三角产业升级的关键。”李少魁认为,蓝领精英的发展空间广阔,熟练工人的年薪甚至可达到10万元以上,远高于普通白领,这证明他们有能力扎根于珠三角。
“如今,传统的招工模式已经给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的工资待遇很难吸引到农民工。然而,对蓝领精英的需求日益增加,让他们成为了珠三角企业中最稳定的人力资源团队。”李少魁表示,现阶段,蓝领精英仍然是珠三角地区的稀缺资源,众多企业依然面临招聘困难。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工转型,实现其从普通流水线工人到蓝领精英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