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作为机械设备的主要驱动力,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角色,并且消耗了大量的电力资源。据官方统计,我国电动机的装机总容量已经超过4亿千瓦,且年耗电量达到了惊人的1.2万亿千瓦时,占据了全工业电耗的大约60%,以及全国总电耗的约50%。
然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电机系统的平均效率尚有提升空间,大概低3至5个百分点,而电机拖动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则需提高约10至20个百分点。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新介绍,我国现今使用的大部分是Y系列电机,这类电机诞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其平均效率仅为87.3%。相比之下,美国高效电机的平均效率则高达90.3%,而其最新的系列电机的效率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91.7%。
由此可见,我国电机系统节能的潜力非常巨大。张新指出,我国压缩机的节电潜力在10%至50%,水泵的节电潜力在20%至40%,而风机系统节电的潜力更是最大,在20%至60%之间。据相关机构估算,如果能够把所有电动机效率提高5%,全年可以节约的电量将达到765亿千瓦时,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三峡一年的发电总量。
尽管电机系统节能的潜力巨大,但并不是所有的用户都深刻理解或充分认识到电机系统节能所具有的巨大商业价值,甚至有用户知道节能的这个巨大潜力,却因为各种原因无力进行必要的节能改造,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秘书长赵明对此表示惋惜。
为了推动这个重要的节能工作的落实,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向欧盟SWITCHAsia发起了“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这是2008年SWITCHAisa第一批中标项目中唯一由中方担任主要申请单位的项目。
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节能信息平台,使得电机系统用户、节能服务公司、电机生产商和节能管理部门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交流和合作。自从项目开展以来,已有1700家单位参与其中,成功地推进了400个电机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每年为国家节省了40多万吨标准煤,约减少排放CO2100万吨。同时,项目还充分借助了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市场化机制的优势,为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公司打造桥梁,显著降低了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极大地激发了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热情。
在“十一五”的规划中,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被纳入了国家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内。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机系统在节能产品推广、节能技术研发和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使得电机产业在产业规模、产品结构、技术水平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
张新在后续的发言中指出,我国电机系统节能技术仍相对滞后,电机系统效率亦有待提升,当前高效电机市场规模相对较小。虽然国内已经有多家企业开始生产高效电机,但国内市场份额仅占到整个电机市场的10%至15%。在这个10%至15%的份额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出口。按照《电动机调速技术产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报告》的数据来看,到去年年底为止,我国高效电机市场的占有率还不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