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盟通讯》杂志刊发了一篇名为"智能电网:从创新到发展"的论文,展望道:智能电网的发展期待能源产业与公众共同参与探讨,战略目标的设定,传递出明确而有力的政治讯号,为欧洲风险投资和研发创造了有利条件。那么这份研究对中国而言,又能带来哪些启示呢?
在今年早些时候举行的2011年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欧盟驻华大使艾德儒先生指出,对中国来说,智能电网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步伐和大规模形态带来了诸多挑战,而智能电网所营造的智能生态城,将成为中欧协调共进的焦点,双方有机会携手致力于智能电网在城市应用的实际工作,并展开协同合作。”
艾德儒大使进一步透露,未来中欧可持续性城市化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中欧峰会的一大亮点。“我们将共同签署备忘录,共同在监管层面制定统一的政策,同时,各国政府还需确保为智能电网相关设备所提供的广阔市场,提供全球性的开放竞争平台。”
除此之外,标准化领域的合作正日益成为未来智能电网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先生指出,眼下美国商务部全国标准技术协会正致力于制定开放的标准,以推动全球智能电网市场的发展。他特别提醒,智能电网发展的关键在于国际合作,各国须以共同目标为导向。若智能电网发展呈现零散破碎之势,将因丧失规模效应而导致一些关键产品市场缩小,成本攀升,且市场走向碎片化将提高各国面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风险。
“不仅是互操作性,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如果一种设备在中国制造,相关企业应能够发现其产品在欧洲或美国市场也满足当地标准,从而能顺利进入当地市场。我深感,此项跨国交流的迫切性。欧盟计划于2012年底出台首批智能电网标准,而未来新设立的国际智能电网行动也将助力这一工作的开展。” 艾德儒先生最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