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需解决

   2024-01-18 工业品商城29
核心提示:十二五之际,乃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亦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十二五"之际,乃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关键阶段。我们肩负着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的突破,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历史使命,这是当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同时亦是推动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技术创新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和加强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促进工业转型与升级,我们特别制定了《“十二五”产业技术创新规划》。此规划涵盖了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信息产业四个领域,规划期设定为2011年至2015年。

      1.部分重点行业所需装备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我们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成功地研制了国内首条万吨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我们还将百万吨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和丙烯压缩机组、百万吨乙烯大型冷箱等石化关键设备投入运行。我们的大型冷连轧成套设备实现了从工程策划到投产调试,从机组能力到品种、质量的全面集成创新。另外,我们还成功研制了全球容量最大的400千安铝电解槽。对于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设备的设计自主化和大部分设备国产化,我们已经形成了稳健的批量生产能力,可以有效地生产3兆瓦及以下风力发电机组,并成功应用示范1000千伏交流、±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设备。我们成功建成投产了首套国产化年产100万吨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此外,我们的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也已经投入生产。

      2.重点行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我们成功地攻克了一大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部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得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拥有127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72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有色金属行业,我们已经在铝板带热连轧技术、多金属矿底吹造锍捕集技术、低温低电压铝电解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纺织印染行业,我们已经实现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冷轧堆前处理等工艺技术的突破并在行业内广泛推广使用。而化纤行业在碳纤维T300、芳纶1313、芳砜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苯硫醚和玄武岩等高性能纤维的技术开发上也取得了积极成果。建筑材料行业的年产12万吨超大型池窑和全氧燃烧技术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钢铁行业,我们已经取得了高效复吹转炉技术、高速连铸技术等工艺技术的重大进步。在电子信息行业,FT-1000CPU芯片和麒麟操作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天河一号”高性能计算机,我们的先进芯片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平台也已经完成试点应用,填补了国产EDA工具的多项空白。我们公司也推出了一系列新一代CPU、移动通信芯片等中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同时在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及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的研发上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相信这些技术将会使我们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在钢铁行业中,我们积极推广运用大型高炉强化冶炼技术、高效低成本洁净钢冶炼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以及性能预测与控制技术等先进工艺技术,成功地提高了整个钢铁工业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钢铁产品的成本。石化行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推出了选择性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超低硫柴油加氢技术、吸附脱硫技术等应用,可生产满足国家第三、第四阶段排放标准的清洁燃料油品系列。建材行业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玻璃窑炉烟气余热发电技术以及煤矸石制砖余热发电技术等一系列环保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新成就。而在信息产业领域,我们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数字电视领域、电子专用设备仪器领域、信息安全领域、集成电路领域、关键元器件领域以及下一代网络等重点领域的标准化工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们在庆祝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尚待完善,企业尚未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主导作用,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技术创新联系还不够紧密。二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与产品相对较少。三是技术创新投入仍显不足,特别是面向行业基础技术研究的投入明显偏低。据统计,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仅仅为0.69%。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