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我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中电机系统推动节能工作正在展开,降低能耗和提升效率已成为近年来电机行业的重要议题。
行业内人士认为,电机系统节能工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通过变频调速方式提高运行效益,然而在迅速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背景下,节能工作的推动力度和进展仍然有待加强。
众所周知,电机系统是重要的工业能耗装置。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各类电动机总量约为12亿千瓦,年耗电量约2.5万亿千瓦时(按平均每年运行2000小时计算),占据社会用电量的60%以上。因此,电机系统节能工作被纳入我国《节能中长期规划》和《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电机系统变频以其明显的节能效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和推广。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晓康分析,“与传统定速电机相比,电机系统变频后能耗可下降30%以上。”
因此,我国业内人士积极推进该项技术。据孙晓康介绍,“十一五”期间,在更新改造单台设备的基础上,有关部门重点推广以变频调速为主的系统调节方式,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形成了每年度360亿千瓦时的节能能力。
从全国工业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电机行业发展良好,已成为电动机生产及出口大国。近年来电机系统节能工作已初见成效,行业内普遍认为仍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电机系统平均运行效率将提高2~3个百分点,形成每年800亿千瓦时的节能能力。专家预计,到时全国电机系统有望实现4000亿千瓦时每年的节能能力。
导致电机系统运行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两大挑战:“一是电动机及其驱动设备本身效率低;二是系统配置和调节方式不理想,导致整体效率低。” 具体表现在“设备老化”。目前我国在用的电动机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Y系列电机及相当部分的JQ2系列电机,其效率比Y2系列电机低2~3个百分点。再加上驱动风机、水泵等设备落后,使得机组本身效率比发达国家平均低3~5个百分点。
此外,“大马拉小车现象严重”。长期以来,由于设备可靠性、设计理念等诸多因素,部分用户在选型时往往倾向于过大的安全系数,一般选择10%~15%的裕量。同时,电动机及被拖动设备种类规格较少,等级差距较大,实际选型时普遍过高,导致系统装机高于实际需求,造成大量能源浪费。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中小电机分会秘书长陈伟华指出,我国境内在用的电机共有约15亿千瓦,仅上海地区就有近3000万千瓦。其中大部分为普通低效电机,如果这些低效电机不予更换改造,那么到2020年前国家要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将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