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电装备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赵永志先生,对《指导意见》颇有感触,称其十分具有远见。他满意地表示该文件鼓励高端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研发合作,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主动走向海外,也意味着要学会以开放心态迎接外来创新,追求国际化实质的实质性突破。
另外,南通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斌表示该文件能助力中国电力设备在国际舞台上迅速赢取声誉。
据分析师介绍,《指导意见》提出的不再是简单地将国内制造品推销至国外市场,更注重提高研发、制造、营销各个环节的国际化水平,以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就国际化来讲,重点在于提高人才、企业、产业联盟及创新基地的全球化应对力。显而易见,《指导意见》的终极目标在于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赵永志强调,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过程中,人们需要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如今的中国电力设备虽然在设计、制造领域已获得国际认可,但在前沿研究、标准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仍与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指导意见》为此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提升创新能力、强化自身竞争力的道路。那么,中国企业应该以谦逊态度积极投身全球市场,努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电力电气设备被誉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之一,因此此次政策对电力设备制造商来说,可视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原副会长刘美崑指出,中国电力设备出口近几年保持着良好稳健的增长势头,发展速度显得异常迅速。此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过去的政策、设备技术进步的外溢效应以及国家电网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自1999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政府对企业国际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并给予大力支持。特变电工衡变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新产品出口资金支持政策以及政府补贴政策等,均深化了企业的“走出去”意愿,降低了风险。更重要的是,特高压建设促使电力设备技术发生外溢效应,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电力设备制造业的升级,实现在“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的目标。
赵永志对此评价道:“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为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极大提振了民族制造业的自信心。随着特高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运用,中国电力设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将更加雄厚。”
尽管我国电力电力设备走出国门成绩辉煌,但若按照《指导意见》里的要求来看,其“国际化”程度仍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停留于“营销国际化”阶段,尚须在“品牌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领域做出更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