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全球各主要国家纷纷将物联网的发展视为摆脱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复苏以及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据领先位置的关键策略。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已率先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智慧地球计划”;欧盟亦早已拟定并公开发布了实施物联网行动计划的蓝图,从而将物联网提升到了区域战略核心地位;日本与韩国等国家也都纷纷推出了适宜本国国情的物联网发展规划与相应的政策措施。
放眼全球,现今物联网涉及的各种技术、规范、产业以及应用服务尚处于萌芽阶段。尽管如此,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仍在蓬勃发展,标准化体系正在逐步成型,然而,其产业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10年末,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已突破600亿美元,而射频识别(RFID)市场规模亦接近80亿美元。然而需特别注意的是,物联网应用主要集中于射频识别(RFID)与机器对机器(M2M)业务,且大规模应用的例子仍然较为稀少。
来自闻库的预测揭示:“预见未来十年内物联网将广泛普及,预计到2015年,全球物联网总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3330亿元人民币,年度增速高达25%。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自2010年以来,RFID已然成为物联网领域内备受瞩目的技术之一,其后表现出始终不断攀升的趋势,在2012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00多亿美元。”
就我国而言,物联网的发展态势基本与国际保持一致,已有初步形成产业、技术和应用基础,产业链正在逐渐完整,部分领域的产业格局也已经初步成型。具体数据表明,仅在去年一年,我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便超过了400亿元人民币,RFID市场规模则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另外,物联网服务业正在逐步崛起,目前M2M应用终端总数已经超过500万台,软件与集成服务方面也已经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规模。
不过,闻库坦诚地表示:“尽管我国物联网产业在过去数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依然面临着若干挑战。尤其在产业链的完善程度方面,同海外同类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他进一步指出,尽管当下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以及像中兴华为这样的系统设备制造商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但在产业链其它关键环节依然有所不足。物联网产业的真正落地离不开包括芯片厂商、传感器设备供应商、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移动通信运营商等在内的众多环节之间的紧密协作。
针对此现状,闻库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在体制改革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例如,应当积极加强广电、电信及交通等行业监管部门的协同合作,共同谋求推进社会信息化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步伐;全速推进三网合一的进程。他表示:“产业链的合作必须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诉求,但在当前各方利益机制及商业模式均未完全成型的情况下,物联网的全面普及之路仍显得颇为曲折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