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善器,则能事成"。涉及OEM领域,施耐德电气所展示的"利器"便是其MachineStruxure自动化平台。艾小明表示,此平台汇聚了HMI、PLC、变频器及运动控制于同一硬件平台内,借助统一的SoMachine软件平台统筹整个工程项目,以此为用户带来高效能和成本效益。除此之外,该软件平台亦囊括多种节能优化功能,印证了施耐德电气"全球能效管理专家"之声名。
事实上,这个平台可以深度满足各行业需求。运用该平台内的SoMachine软件,可根据行业特色为客户量身订制应用功能块。例如,针对包装行业的编组、加热、张力控制等需求,均可梳理成软件功能块并通过MachineStruxure实现。这种特性能大大缩减客户研发和上市时间,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行业导向日益明显,施耐德电气已逐渐向行业导向偏移。今天,公司已拥有逾百人的专业技术团队,同时与当地的专业自动化渠道商协力为客户打造最佳解决方案。突显性价比——应对中国用户对性价比的特殊要求,施耐德电气已根据市场研究成果全新打造了"China for China"的优选自动化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正是融合强大的解决方案平台和深入行业的策略,才使得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多元化的OEM市场表现卓越,巩固了差异化优势。
不少人可能会问,经济环境多变时,OEM产业是否也会出现动荡?度过经济危机的影响后,部分子行业在下半年仍面临不确定性。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施耐德电气何以依然强调能效的重要性?
艾小明副总在回答如何应对OEM产业长线竞争时表示,即使面临短期波动,中国OEM市场内在需求的强大动力亦将成为其坚实支撑。预计今后十至二十年内,中国7%~8%的增长率将保持不变。无论是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抑或是人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都将领衔广大中国OEM市场迎来新的机遇。基于这一判断,施耐德电气的战略定力将始终如一。
实际上,施耐德电气所提出的以能效管理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正好在当前短暂的经济危机中脱颖而出。据艾小明表示,面对困难时期,如制造商需升级设备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在此背景下,施耐德电气推出的MachineStruxure OEM解决方案及其研发展示了与客户需求相适应的实力。
关于国内和国际OEM市场差异问题,艾小明认为技术领域里,两者差别不大。经过长期的努力,自动化供应商已将最先进的技术带入境内,实现了国内用户和全球用户技术同步化。比如施耐德电气即将推出的Pack Drive3,这款代表着施耐德电气尖端科技的产品,无论国内还是海外消费者都将被覆盖。因此,这些技术标志预示着OEM正步入全球化竞争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