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开年来临之际,石油化工和钢铁等行业的活跃性有所减弱。据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秋季工业经济运行报告显示,尽管1至10月石化行业增加了14.5%,但由于下游需求下降及节能减排压力增大等多重因素影响,预计明年其增长率将有所放缓。这种变化可能引发仪器仪表行业的结构性转变。
1)钢铁产能过剩问题逐渐显现。经过几年的迅猛发展,我国钢铁业正步入增长极限,产能过剩问题初见端倪。在第七届环渤海钢铁市场论坛上,工信部官员表示,“铁需”将于十二五期间到达峰值,约为8亿吨,行业将趋向缓慢增长和盈利降低。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需提高质素,加快升级转型。
2)解析仪器仪表行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相较于国外先进水平,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以及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方面仍存在明显差距。高级精密仪器严重依赖进口,导致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其中,尤其严重要的是仪器仪表的低水平重复生产问题。
3)重大技术装备中的仪器仪表入选。根据提供民族技术装备能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满足重大工程技术装备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并推出《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1年版,征求意见稿)》。
4)发电装机总量破十亿千瓦。据国家电监会总监谭荣尧测算,到今年10月底,全国发电装机总量已成功越过10亿千瓦,预计全年可达10.4亿千瓦。不过,即使装机总量已超过10亿千瓦,仍未能跟上耗电量的增加速度,因此,如果明年煤炭短缺和水电资源不足无法得到改善,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仍将延续。
目前,国民经济正经历着特殊时期,虽然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但需加大对基建、基础行业、农业、房地产及高科技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在此背景下,企业在提升产品质量、追求经济效益和增强社会竞争力的过程中,需要开展各类技术改造。因此,相对应的工业化自动仪表及控制系统将迎来大量的社会需求。展望未来五年,年需求量有望以每年15%的速度稳步增长。
自 2003 年,我国电力工业新增装机容量达 3000 万千瓦;预计 2004 年仍将突破 4000 万千瓦大关。在未来五年内,电力工业新增装机容量预估保持在每年约 4000 万千瓦的水平。日新月异的电力产业对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需求也日益增加,据保守预测,此类设备需求年均增长率为 15%。此外,石化系统虽大部分主控系统依赖进口品牌,但随着国产系统可靠性提升,预计能逐步赢回市场份额,其需求量有望达到至少年均增长 5%的水平。钢铁行业 2003 年生产数据显示,钢材总产量再度攀升 21.9%至 2.22 亿吨;各色金属同比增长了 19.1%,其中氧化铝产量更是劲升 11.2%。尽管国家已采取措施限制冶金业盲目扩张,但预计未来五年,该行业仍能够保证 15%的年需求涨幅。此外,大型港口、建筑、轻工业等行业的新建项目也将推动这几大行业需求同步增长超过 10%。环保、农业现代化、楼宇自动化、仓库自动化以及城市交通自动化等新兴市场也将成为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新增长点。
在我国,众多工业企业依然面临严峻的技术改造挑战,尤其是中小机组、乙烯装置、炼油厂、加热炉、工业锅炉等设备需要逐步更新升级,而其中大部分的自动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型数字式自动仪表将逐渐取代原有模拟仪表。
根据原始机械系统仪器仪表的分类方式,科学仪器除了各种分析仪器外,还包含光学仪器、试验机及实验室仪器三大类别。具体而言,光学仪器涵盖显微镜 (含生物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大地测绘仪器(经纬仪、水准仪)、光学计量仪器(工具显微镜、投影仪、角度测量仪器及机床附属光学仪器)、物理光学仪器(摄谱仪、光量计、分光光度计、单色仪、偏振仪、折射仪)及光学测试仪器等一系列设备。试验机则包括金属、非金属材料试验机、无损检测仪及动平衡机等;实验室仪器系列包括精密天平、干燥箱、真空仪器、应变仪、环境试验仪器、热量计及声学仪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