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仪器市场发展新动向

   2024-01-29 工业品商城33
核心提示: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端分析仪器设备的需求持续走强。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此类仪器的进口总额约为11.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6%。这生动地反映出我国自主研发产品在技术层面、品种多样性、品质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整体协调性上较之全球领先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高层次分析仪器设备的旺盛需求。

      近年来,我国对于高端分析仪器设备的需求持续走强。根据海关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此类仪器的进口总额约为11.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4.6%。这生动地反映出我国自主研发产品在技术层面、品种多样性、品质以及自动化、智能化和整体协调性上较之全球领先水平仍存在显著差距,充分说明了市场对于高层次分析仪器设备的旺盛需求。

       在众多进口商品中,最受欢迎的包括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色谱仪、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光谱仪、污水中毒性物质监测仪、气体和烟雾监测仪、高性能荧光光谱仪等。从中端至高端产品的进口份额构成来看,二者分别占据了55%和45%。伴随着我国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科技以及新型工艺与材质的运用,依赖高新技术提升国产分析仪器实力,将会逐渐缩小与进口产品间的差距。

       预估未来五年内,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主导性使用部门对于九十年代后期技术水平的中档成套分析仪器、低档分析仪器、高档分析仪器的需求占比分别为60%、25%和15%。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企业技术中心对于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分析仪器需求强劲。至于生物医学领域,大型医院和科研单位对于高度可靠、智能及自动化的分析仪器需求旺盛,中小医院则关注中低档产品。环保领域对大气和污水成套监测仪和系统的需求中,中低档产品占有率为65%,中高档产品则为35%;在轻工、纺织等其他应用领域,低档产品占据35%,中档产品50%,高档产品占据15%。

       中国分析仪器作为社会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迅猛之势成为科学仪器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九五"期间,分析仪器销售年均增长率超过30%。当前,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科研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中国各个产业逐渐完成与国际接轨,因此可以预见未来五年,中国分析仪器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光学仪器和各类视觉测量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民生消费的各个环节,它们的供应和需求情况可以概况如下:成品生产数量庞大且增长速度明显,整体需求和供应大致可以说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中低档产品呈现出供给过剩的局面,而高端产品的供应量较为稀缺,尤其是在实际性能表现上,相较国外产品尚存一定差距。2003年,国产光学仪器销售达到129.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41.2%;国外光学仪器引进额达到16.9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125.2%。

     展望到2008年,预计光学仪器总需求量达400万台,这之中双筒与天文望远镜产量则高达200万台。产品形式呈现出普及型中低档产品更受欢迎,成熟商品优于新品,优质品牌胜过大路货的格局。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经纬仪、水准仪、投影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阿贝折射仪、双筒望远镜及天文望远镜等仍是最为热卖的系列产品。

      在试验机领域,我国市场需求向来聚焦在大量而广泛的产品上,例如液压万能试验机、硬度计等常见产品仍旧需求旺盛。然而,近年来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试验机、高频疲劳试验机、数显硬度计等电子式、数字式专项使用及汽车、航空航天相关破坏性或非破坏性设备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未来,微机化、智能化、数字化、多功能化、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市场份额将提升显著,专属产品及在线检测、质量管理等成套设备的需求也将大幅上涨。

     自八十年代后期起,外国试验机产品科技更新换代更为迅速,其潜在性能、长期稳定性及操作特性均超过我国产品。目前国内尚有四分之一的品种尚未开发,因此无法完全抵御外国产品对我国试验机市场的渗透。据统计,2003年我国试验机销售额达到了8.43亿元,同比增长了6.7%;同期,试验机的进口额比去年增长了21.3%,总金额高达2.03亿美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