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装备、卫星及应用专攻计划已步入实施阶段,这表明了我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实际运营已经展开。
向我们通报,首批用于智能化装备制造的补助金已经发放。第一批申请下来的补助项目共有19项,涉及总金额达到了9.5亿人民币。为了鼓励智能制造装备企业扩大市场,国家将会给予首台设备最高达商品售价25%-50%的补贴。
他还提到,“我们优先考虑智能装备制造,因为其市场容量庞大但国产化程度较低,提升潜力极大。”
数据显示,我国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约为3000亿人民币,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国外制造商占据,国内制造商的市占率普遍偏低。具体而言,智能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仅占10%,工业机器人与专业装备占比20%,中档数控机床占比20%,然而高档数控机床则只占1%。《规划》承诺,到2015年,我国高端智能装备及基础制造装备的销售额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达50%;到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2万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达70%。
事实上,除了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众多行业也都面临着依赖投资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基础制造水平滞后、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能源资源利用率低下以及产品能耗高等问题。据悉,国家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他部分的补贴资金也正在逐步到位。
国家有关部门除了直接资金补贴之外,还将从金融等多个角度进行扶持。该官员告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各地区企业申请研发创新产品并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同时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积极响应此政策。
这反映出我国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次重大举动。如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所言,“加速培养和壮大高端装备制造力量是实现装备制造强国、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
华宝证券装备制造组分析师王合绪在12月15日的访谈中强调,高端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资金的落地以及相关规划和细则的出台,代表了我国“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步骤。
王合绪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是装备制造业的高端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密集、附加值高、发展潜力无限、带动效应强等显著特征。它不仅成为衡量一国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保障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