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标准滞后,阻碍行业发展

   2024-02-01 工业品商城33
核心提示:随着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进步,物联网在国内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迈向数字时代。智能化系统日益庞大且复杂,面对这些挑战,现行的标准需要加以改进以适应变化。有时,由于部分行业标准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发展受阻。如今,智能化系统随处可见,工程案例层出不穷,原有的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工程师急需明确

      随着互联网及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进步,物联网在国内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迈向数字时代。智能化系统日益庞大且复杂,面对这些挑战,现行的标准需要加以改进以适应变化。有时,由于部分行业标准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发展受阻。如今,智能化系统随处可见,工程案例层出不穷,原有的标准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工程师急需明确的性能指标才能确保后续工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必须紧贴技术发展潮流,加快标准更新的频率,让其更好地助力建筑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历经十余年的制定、实施,已然初具规模,对于各类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作业以及验收均具有良好引导作用。然而,鉴于科技的迅猛发展,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现有标准仍有待进一步扩充和修订。

     有人说,“自动化变为手动,手动变得毫无意义”,可想而知,这样的智能建筑根本谈不上真正的智能化。这种现象的产生与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密切相关。 

     经验丰富的专家亲临验证,“自动化变为手动,手动则否极泰来”,确实在某些项目中出现过这种现象,比如有的智能设备配置不当、工程设计或施工过程出现失误等等。这揭示出,标准存在缺失是导致“智能建筑非智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于将一些先进技术引入建筑领域的争议仍然存在。现行的工程标准主要起提示指导作用,缺乏法律强制效力,无法对施工者形成有效约束,无疑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保证,从而影响智能建筑的整体发展。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施工标准的不足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标准理解深度不够、执行效果不佳也是常见现象,例如,工程验收程序设计不周全、操作灵活性有限,能够依照标准要求进行智能建筑工程设计的尚属少数。因此,应关注实际效果,培养设计师熟练掌握标准,对“适宜”二字稍作修改,增强标准的力量。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