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二五"蓝图铺展之际,物联网——作为已日益受到欢迎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成为了瞩目的焦点。而此概念如今已深入人心,那么何谓物联网?简而言之,即众多具备感知和运算能力并互联互通的物品组网。其规模之宏大,实非互联网可比拟。相较于传统产业,物联网产业涉及范围广泛,从芯片/处理器、感应器件(如传感器、RFID)至感知设备(如智能终端、标签读写器)、通信设备、云计算数据处理平台乃至应用软件及系统集成等无所不包。
根据物联网的“十二五”规划,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环保、智能医疗以及智能家居等领域都被视为重点发展对象。由此可见,无论是在政策层面还是实际运作层面,物联网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成为了重点支持对象,足见其地位之重。规划强调要推动相关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力度。此外,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合和全面运用,已然被提升至国家级战略高度。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则明确提出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十二五”发展目标:预计至2015年,将建成高效、大规模、科技现代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同时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培育出具有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及国际竞争优势的顶尖冷链物流企业。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大力推广条形码、RFID、GNSS、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性及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
当前,中国最大的物联网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已基本完成建设,初步构建起由国家、省、市、重点企业构成的四级监控体系。此项由环境保护部成立以来投入资金最大且参与人数最多的系统工程构建了庞大的环保物联网体系,打造出集监测、监督和监管三位一体的量化执法系统。
经过业界同仁们的协同努力,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及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当前阶段,我国从事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所必需的技术和产业都已日渐成熟或接近成熟,通信运营商与系统设备提供商的实力已臻世界一流水准,下游应用领域亦持续拓宽加深。据业内预期,至2015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关口,年平均增长率达11%。然而,即便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势头强劲且迅猛,但仍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