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作为“十二五”计划起步的关键一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全面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髓,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绿色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整体要求,着重于绿色低碳发展,将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目标,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通过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及重点产品来推动技术和标准的升级,完善政策机制,树立试点示范,提升管理水平,使得工业节能减排领域迈向新的里程碑,为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首先,我们全力以赴地完成了“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根据部里的统一安排,我们成功协助完成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撰写。完成了工业节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推行和环保装备“十二五”专项规划的研究及编制。
其次,我们高度重视工业节能的推进。组织召开全国工业系统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我们制定了《工业节能管理暂行办法》、《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节能自愿协议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章。我们编制了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11个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应用案例和技术指南、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等。此外,我们还制定了先进煤气化、密闭电石炉等节能技术的实施方案,并组织了螺杆膨胀机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现场交流会。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的推广。
最后,我们努力推动节水节材。我们起草了工业节水管理办法、缺水地区重点用水项目用水效率评估审查办法,加强工业节水法规规章建设。我们开展了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了工业节水统计制度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我们还组织制定了节水型企业建设实施方案,筛选和制定了“十二五”国家鼓励的重点节水技术、工艺和装备目录,并加强了相关技术的推广。
四是推进清洁生产。编纂《工业清洁生产推行规划(2011-2015)》。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示范工程,赞助57个示范项目。发布铜冶炼、铅锌冶炼、造纸、皮革、制糖、黄磷、铬盐、钛白粉、碳酸钡、涂料、黄磷等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促进重点行业先进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起草《关于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工业产品生态设计。加强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与科技部联合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1年版)》。修订《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规则和认证产品目录,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
五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发布《工业副产石膏综合利用指导意见》、《金属尾矿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选定12个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地区。组织编写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目录以及钢铁、有色行业综合利用技术指南。制定汽车轮胎翻新利用、废轮胎综合利用、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利用、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等行业准入条件。
六是创新发展工业循环经济。落实《再生有色金属利用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研究制定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条件。改进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控制,研究推动铅酸蓄电池行业污染控制的意见。积极推进8个行业35家单位再制造试点工作,发布《再制造产品目录》,研究内燃机行业再制造推进方案。组织研究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意见。申报并筛选工业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工程,树立循环经济典型模式。
七是深化“两型”工业建设。加强“两型”工业发展思路研究,起草推动“两型”工业发展的意见。会同财政部和科技部评审9个行业121家“两型”企业试点方案,开展“两型”企业鼓励政策及“两型”企业认定标准研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有色金属、石化行业和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推进全国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信息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数据汇总,信息交换和经验交流平台,加强地区、行业节能减排动态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