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以来,工业经济持续展现出生产增长稳健、效益全面提升、结构调整稳步进行的良好态势,整体运行在平稳且高速增长的区间,通信行业及软件行业实现了稳健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增长29%,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7%。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7%。
我国现已成为全球工业强国,200多种工业品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亦排名世界第一。电信网络规模、电话用户数量及互联网用户数量都位列世界翘楚。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一批工业强省市逐渐崭露头角。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震宁对记者表示,预期江苏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达约2.5万亿元,增长13.5%以上;产销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实现利税将首次超越1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分别增长30%以上,占比分别达到35%和25%。
然而,我们必须关注的是,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长期处在价值链中低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全球化品牌,尤其是一些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设备受制于他人,产业安全面临着潜在危机。
我国工业做大做强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干部大会上,苗圩指出,我们应将防止工业下滑作为明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持工业经济平稳且高速的增长。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政策措施,优化供给结构,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引导和规范企业投资,协调推动外需市场的稳定。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大环节,扎实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
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及质量品牌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集聚发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扎实推进通信业的转型,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展现新的进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强调,今后5年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涵盖6个方面:一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三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四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五是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六是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为了加快工业的转型升级,我们必须加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指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然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产业焦点。为了占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例如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智慧地球、物联网等一系列发展策略。
由电子信息司司长丁文武先生表示,在目前的局势之下,应全力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此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他进一步表示,在未来的时间里,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大力推动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全力支持移动智能终端芯片、应用处理器、显示模块、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强化TFT-LCD关键技术及新品研发,积极攻坚AMOLED等新型显示核心技术,致力于提升上游材料、专用装备的自主研发水平;此外,还将着重支持物联网、云计算核心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系统的性能、可管理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软件服务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先生强调,要全力推广中国软件名城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侧重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工业设计服务、通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物流服务等方面,以这些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培育领军企业,从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专家们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采取“中央突破,多翼展开”的策略,除了集中力量占据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制高点外,对于新兴产业的其他领域也需要逐一突破:新能源领域需把握光伏与智能电网的两大关键点;高端装备业则要主攻以数字化、柔性化以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则需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
业内人士指出,在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由于技术的综合集成与交叉融合加大了研发难度,因此对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需进行集中投入。当前,少数大企业通过核心技术创新形成标准或体系联盟,对后进入企业构成壁垒,进而主导产业发展。比如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投入高达50亿美元,拥有上千名技术人员专门从事CPU技术的研发,凭借巨额投资和持续的技术进步,不断抬升产业竞争的门槛。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芮晓武先生提出,为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内领军企业必须勇于担当,加快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尽早形成自主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对于平板显示、集成电路等战略性基础产业,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用举全国之力加速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