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此规划设定了到2015年初步构建起物联网产业体系的目标,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产业链,并在十个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其中,智能交通在十大发展领域占据优先位置,此领域正以每年逾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快速壮大,预计至2015年,交通运输管理领域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元。
在十大发展领域中,智能交通的投资总额名列前茅。智能交通已然成为世界交通领域的热门话题。据了解,智能交通主要运用在交通运输管理、车辆信息通信、车队管理、商品货物监测、互动式汽车导航、车辆追踪与定位等领域。众多因素共同推动了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
在“十二五”时期,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将有力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内地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城市化进程迅猛。城市化与汽车普及日益加剧各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以及交通安全难题,智能交通将为提升交通效率提供强大助力。各地城市将进一步发展“十二五”交通网络设施,配合交通运输部门竭诚推动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交通始终受到政策支持。交通运输部于11月15日发布的《道路运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全行业将基本建成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危险品运输车辆、旅游包车等四大类车辆的卫星定位系统安装率应达到100%。自今年上半年以来,智能交通领域已经显露出投资速度加快的趋势,相关企业可以从中获得丰厚利润。
在推动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射频识别(RFID)、智能标签、条形码技术、无线传感等技术具有提升运输生产智能化水平的作用。以RFID技术为例,它被认为是实现智能交通乃至车-路信息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在 “2011中国无线世界暨物联网大会”上,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史其信透露,RFID在移动车辆自动识别与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汽车移动物联网科技工程已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并成为财政部与工信部在“物联网专项”中的重点推进项目。
史其信表示:“2011年是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产业步入成长期的第一年,也是RFID产业高速发展的起点。”他同时指出,作为物联网概念中应用最为广泛、商业模式最为成熟的技术,RFID明年的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57亿元,到2012年将达到逾200亿元。
根据相关数据,RFID产业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据欧阳宇介绍,RFID技术总体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及微波四个波段。目前,低频及高频技术已相对成熟,超高频及微波技术相对薄弱。当前,在高频波段的产业链中,已有大约3000家企业多数处于盈利状态。而超高频及微波的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但由于超高频的成本较低且应用范围更广,将成为RFID产业的重点,因此,目前这一波段也是国内RFID产业的发展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