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机组脱网事故频繁发生,电监会提供三大策略解决风电安全隐患

   2024-02-19 工业品商城32
核心提示:《报告》揭示,在2010年,中国境内共发生80起风电机组断网事件;其中,单次风电出力损失在10万~50万千瓦范围内的事故数量多达14起;而在今年1月至8月期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93起,其中,涉及风电出力损失在10万~50万千瓦范围内的高级别事故已经达到54起。在电监会公布的四起典型的普遍性风电机组断网事故中,有三起皆发生

    《报告》揭示,在2010年,中国境内共发生80起风电机组断网事件;其中,单次风电出力损失在10万~50万千瓦范围内的事故数量多达14起;而在今年1月至8月期间,这一数字已攀升至193起,其中,涉及风电出力损失在10万~50万千瓦范围内的高级别事故已经达到54起。

     在电监会公布的四起典型的普遍性风电机组断网事故中,有三起皆发生于甘肃省。例如,在今年的4月25日,由于狂风肆虐和沙尘暴的恶劣天气条件,甘肃省嘉峪关变电站的330千伏线路侧高跨龙门架倒塌,导致1278台风电机组断网。

     此外,风电机组故障也频繁发生。据了解,在今年上半年,由于风电机组产品质量问题,在辽宁、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风电场中,发生了多起风电机组机舱着火、倒塔等严重事故。

     断网事件频繁发生的原因,根据电监会的深度分析,主要源于风电规划设计未能与建筑建设协同运作,风电机组的性能未能达到实际需求,风电场地设计、安装以及设备都存在安全隐患,并网检验测试手段有限,风电场运营维护与调度管理的能力薄弱等多个因素相互交织。

     近年来,国内风电整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加之部分风电场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采取最低价中标模式,使得风电机组的单位千瓦价格持续下滑。同时,部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为了压缩成本,不惜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部件,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下滑。

     在此份报告中,电监会明确指出,一些国产新型风电机组甚至在缺乏挂网试验和实地运行验证的情况下就投入规模化生产,导致风电机组在建设期和投产后出现各种事故,“风电设备质量仍需提升”。

     实际上,随着风电装机在总发电容量中的比例不断增加,风电对电网的影响已逐渐从局部配电网络蔓延至主干网络,而一个细微的故障都可能引发电网电压大幅波动,导致大规模的风电机组断网,使地区电网瘫痪,甚至进一步酿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能源规划、政策法规、标准体系等更宏观的层面,针对风电规划开发、装备制造、监督管理等人手,统筹兼顾,确保风电产业能够以安全、健康、可持续的速度发展。在此份报告中,电监会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首先,在国家能源规划框架内,综合考虑风能资源、电源布局、输电网建设和市场消化能力等多种因素,建立风能资源开发和电网前期规划的信息交流平台,推动风电安全、健康发展。

     其次,健全国家法规体系,完善社会接纳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政策,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

     最后,当前,我国的风电标准体系尚待完善,技术标准相对落后,无法满足风电安全运行需求,风电并网国家技术标准等仍未颁布,同时,风电机组并网检测工作也进度迟缓。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只有13个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13种机型通过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和功率特性测试。

     针对此问题,报告明确指出,应建立一套适应当前我国实际情况,覆盖风电机组研发、制造、规划、建设、装配、检验以及运行维护全过程的风电国家级标准化体系,从而推动我国风电产业向着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其次,报告着重强调了加强关键技术的研究,进一步完善风电设备制造产业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国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整体水平。

     根据报告,我们应该建立严格的设备制造标准和认证体系,制定风电机组定型系列化名录、配件标准名录,以引导新型机型按计划、有序地进行研发;同时,为了提高风电设备的整体研发设计能力,增强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应加大对风电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推进一批风电设备制造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等。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