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市场上的传感器在原理及结构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依据特定的测量目标、测量对象及测量环境挑选适宜的传感器,这无疑是在展开某一量值测量之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唯有明确采用何种类型的传感器,相适配的测量策略和测量设备才能得以确定。测量成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传感器的选取是否科学。
1) 根据测量对象与测量环境来决定传感器的类别;
2) 灵敏度的确定,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方向特异性。若被测对象是单轴向量,且对其方向精确度有较高要求,则应选用其他方向灵敏度较低的传感器;若被测对象为多轴向量,则对传感器的交叉灵敏度提出较小为佳的要求;
3) 频率响应特性,传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限制了被测对象的频率范围,务必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保持测量条件的不变,实际上传感器的响应总有一定的滞后,希望滞后时间尽可能短;
4) 线性范围,传感器的线性范围指输出与输入成比例的范围。理论上讲,在此范围内,灵敏度保持恒定。传感器的线性范围越宽,其量程越大,同时亦能确保一定的测量精度。在选用传感器时,在传感器类型确定之后,首先需关注其量程能否满足需求;
5) 稳定性,传感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性能维持不发生变化的能力即称为稳定性。除了传感器本身结构,影响传感器长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传感器的使用环境。因此,欲使传感器具备优良的稳定性,传感器必须具备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
6) 精度,精度乃传感器的一项关键性能指标,它直接关系到整个测量体系测量精度的关键环节。传感器的精度越高,其价格也就愈加昂贵,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只须确保传感器的精度与整个测量体系的精度要求相匹配即可,无需追求过高的精度。
对于某些特定用途场所,若无法找到适合的传感器,需自行设计并制作传感器。自产传感器的性能应满足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