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物联网技术是关键

   2024-02-21 工业品商城37
核心提示:韩长赋先生曾公开表明:“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为应对通胀预期,稳定全年物价总水平奠定了稳固的基石,然而,中国尚未完全摆脱依靠天时地利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设施尚显薄弱,科技支持力度仍需加强,这些挑战依旧严峻。”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无一不紧密联系着人民大众与国家的切身利益。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即是经济发展、社会

     韩长赋先生曾公开表明:“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为应对通胀预期,稳定全年物价总水平奠定了稳固的基石,然而,中国尚未完全摆脱依靠天时地利的农业生产模式,基础设施尚显薄弱,科技支持力度仍需加强,这些挑战依旧严峻。”

     粮食的生产、流通、消费无一不紧密联系着人民大众与国家的切身利益。粮食安全自古以来即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国家自立的基石,占据着关系全局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必须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方能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我国现行环境下,仍存在诸多影响粮食安全的潜在因素。首先,农业生产收益偏低,导致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渐萎缩,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粮食供给能力的提升。

     新华网最近报道,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总经理李长轩被“双规”。自2006年国家实施粮食托市政策以来,执行小麦托市收购的粮库库点已扩展至3500余处,期间不乏大量民营企业和个人涉足粮食托市收购领域,引发了诸如提高小麦收购价、“倒卖粮食”等一系列乱象,直至乔建军案发后,部分粮食库点竟被曝出为空库存状态,严重损害了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信誉。

     以上便构成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第二个问题——储备粮的管理,涉及到实际数量、质量状况、收购贷款资金的使用等几个方面的管理风险。

     第三个问题则是粮价波动问题,尤其对于突发事件而言,粮食应急保障成本往往极高。我国粮食生产地域分布极不均衡,由于粮食流通体系尚待完善,时常出现局部地区的粮价剧烈波动情况;在突发应急情况下,如汶川地震时期,粮食应急保障的成本便始终居高不下。

     此外,粮食质量安全事件频发,如“面粉增白剂”、“镉米”、“毒大米”等事件无一不挑战着民众的食品安全底线。

     治病须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至关重要。除了完善相关政策和建立监管制度,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手段?现今,物联网技术已然成为一种值得信赖的选择。

     我国物联网行业知名企业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运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涵盖农户结算卡系统、数字粮库系统、粮食物流监管系统、成品粮安全追溯系统,以及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并在江苏、内蒙古等省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