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结算卡系统”。隆平先生曾经尖锐指出,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存在严重不足。首要问题在于补贴水平过低,农民耕田收益远不及外出务工所得收入;其次,补贴参照标准存在缺陷:依据土地面积进行补偿,不论质量优劣,均给予同等金额,应将补贴标准与农民出售给国家的粮食产量挂钩,方能充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近年来,尽管我国不断加大粮食种植的补贴力度,如何确保农民切实拿到补贴,如何真正确立种粮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借助RFID技术的“农户结算卡系统”,通过向种粮农户无偿发放农户结算卡,使得农户能够便捷地刷卡售粮。粮食卖款及补贴款项管理更为简便。农户卖粮所得、补贴款项可直接存入与农户结算卡相互关联的银行账户,免去了农户大量携带现金的困扰,使得农民生活更为便捷。
如此一来,我们可以更为合理地实施粮食种植补贴,激发农民的耕作热情,售粮数量越多,则得到的补贴也越多——真正从事粮食种植、销售的农民能够获取更多的补贴(价外补贴),而拥有土地却出租他人耕种的农民,只能获得国家根据土地面积计算的粮食种植直接补贴资金,无法获得价外补贴。在新疆、浙江、上海、苏州等地,“价外补贴”政策已经成功实施多年,由地方财政承担补贴资金来源。这证明,政策环境与农户结算卡系统所需环境高度契合。
此外,这还能协助粮食管理部门真实全面地掌握社会粮食收购数据,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数字粮库系统”。众所周知,“人情粮”、“舞弊粮”等现象主要源于粮库管理人员与售粮人员内外勾结,在粮食扦样、化验、称重等环节使用次品充好,从而在粮食品质、数量上制造猫腻。实际上,借助科技手段也完全有可能杜绝此类现象的产生。
“数字粮库系统”能够大幅度提升粮库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粮库管理系统的真正无缝对接,通过对粮食出入库作业信息进行实时、迅速、准确的采集,实现作业流程的精准操控,在报港、扦样、化验、称重等环节有效避免“人情粮”、“舞弊粮”等现象的发生;除此之外,该系统还能实现粮库业务管理系统、作业控制系统与粮库安防系统、粮情监控系统、熏蒸系统、通风系统、DCS系统等子系统的高度集成,以及粮库业务、财务、税务、农业发展银行封闭资金管理的一体化融合。由此,既能帮助粮食管理部门有效减少管理层级,降低管理成本,实现绿色低碳储粮,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又能显著提升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