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建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重要路径

   2024-02-23 工业品商城33
核心提示: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呈现结构不甚均衡态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耗用量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过70%。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且煤炭作为非可再生资源,我国在开采过程中也面临逐渐枯竭的压力,对我国经济健康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近几年来,受清洁环保和低碳理念驱动,风电、光伏

     我国能源消费长期呈现结构不甚均衡态势,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耗用量在总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超过70%。煤炭资源过度开采不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且煤炭作为非可再生资源,我国在开采过程中也面临逐渐枯竭的压力,对我国经济健康长远发展构成潜在威胁。

      近几年来,受清洁环保和低碳理念驱动,风电、光伏等绿色清洁能源取得了迅速发展,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亦遭遇诸多瓶颈。相较于传统电源,大部分新兴能源发电方式供应的电力具有显著的间歇性和随机波动性,当并网规模渐增时,无疑将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影响。据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在其经营范围内共发生风机脱网事故35次,其中大规模脱网事故达6次,共计3848台次风机脱网,新能源并网问题亟待解决。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预计“十二五”期末将实现总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的风电和500万千瓦的太阳能并网目标。

     输电网是电力传输的物理载体,是连接发电、配电及用电等各环节的关键纽带。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需求也随之急剧增长,电力工业由此展现出蓬勃生机。但是,我国各大区域电力装机容量与电力消耗严重失衡,在此背景下,国家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西电东送”的战略决策,大型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逐步拉长,能源输送规模逐渐扩大。为了满足大容量、远距离送电的需要,电网的输电能力亟待大幅度提升,同时还应关注加强电网的安全可靠性以及改良电能质量,因此柔性输电技术应运而生。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s,简称FACTS)是指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与先进控制技术的紧密结合,通过对电力系统电压、参数(如线路阻抗)、相位角、功率潮流的持续调节控制,大幅度提升线路输送能力和电力系统稳定性,平衡电网潮流,最大化发挥输电网的使用效益。FACTS的基石是电力电子技术,核心是FACTS装置,关键在于灵活控制电网运行参数。柔性输电技术是提升电网输电能力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国内柔性输电关键设备的不断进步以及制造水平的逐步提高,柔性输电设备有望在输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变电站作为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是构建坚强智能电网的核心平台之一,同时也是实现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接入电网的重要载体。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需求,大幅度提升设备智能化水平和运行的可靠性,实现无人值守和设备操作自动化,提升资源利用和生产管理效率,运行更为经济、节能和环保。

      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检修状态化以及二次设备网络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网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建5100座智能变电站,并改造1000座变电站,预计总投资额度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在2016年至2020年之间,我国仍将建设约7700座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传统的变电站,成套设备在线监测系统、光电互感器、数字故障录波装置以及时间同步系统都属于智能变电站新增市场,这些领域在未来变电站细分行业的高速增长潜力最为显著。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直接连接用户并为其分配电能的关键环节,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当前的配电网存在网架脆弱、供电能力不足、线路设备功能分散且可靠性偏低、线损过高,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据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率仅为 9%左右,而日本的配网自动化覆盖率为58%、德国为56%、韩国为45%,美国的配网自动化覆盖率则接近60%。此外,我国在配电网方面的投资相对于输电侧投资落后,国外配电投资通常是输电的一倍以上,相较之下中国的配电网投资仅占输电网的一半。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配电环节实施报告》,预期在2009年至2020年间,将有13000亿元投资注入配电环节。结合对南方电网的投资估算,两家电力公司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的投资总额将达到约16300亿元。与此同时,国家正在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重点建设配用电设施,这将会为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智能电表是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手段,以智能芯片为核心,具备电功率计量计时、计费、与上位机通讯以及用电管理等多项功能的电度表。作为用电端信息采集的重要构成部分,智能电表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球已有2.51亿台智能电表投入使用,预计2015年这一数字将翻倍,达到5.35亿台,至2020年预计将达到约10亿台的总体规模,届时智能电表的全球市场份额将占到60%。其中,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一领域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国家电网的“十二五”规划,预计在智能电表领域的投资将能达到年均70至90亿的市场空间。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