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同时,EPC和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划也逐步清晰明朗。"2012年,我们将支持和培育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并发展壮大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型节能服务公司,以塑造一个富有生机、特点鲜明、秩序井然的节能服务市场。展望2015年,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节能服务公司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业务领域得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将日益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策略之一。”
节能服务产业的展露锋芒也吸引了政策的关注和推动。在此次会议中,来自财政部、工信部等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均明确指出,2012年,节能服务产业仍将迎来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包括《"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所规划的重点节能工程项目,都将陆续落地实施。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提升产业集中度已逐渐成为政策规划的重点考量。
然而,由于EMC项目的初始投资规模较大,且项目业主单位在未能及时获得节能效益时可能产生消极应对的情绪,这使得许多节能服务企业在融资方面遭受困扰。为了缓解这一困境,中央及地方财政均已出资专项资金对具体的EMC项目给予扶植。
据了解,仅在2011年,就有5749个EMC项目得到了财政专项资金的襄助。过去五年间,除中央财政已经投入的600多亿元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外,全国36个省份也都另外设立了针对EMC项目的专项补贴,例如北京、上海、福建等地的财政投入分别高达600亿元、540亿元、500亿元。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能源处副处长查艾军对媒体表示,目前,财政部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节能减排财政体系政策,未来除了进一步加大各级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将积极推动各省市节能减排资金的整合和调配力度。目前,财政部已经选定北京、重庆、深圳、杭州、贵阳、吉林、新余以及长沙这八个城市作为首批国家级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他表示,随着各项资金整合调配的完成,"十二五"期间,投向节能服务产业的资金将有望继续得到充实。
尽管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但仍有3900家企业争相涌入节能服务产业,这也使得该行业暴露出不少问题。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表示,目前,虽然节能服务企业数量众多,但单体企业规模较小,总体实力有待提高,产业发展亟需提高准入门槛。
2011年7月底,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监管检查工作,以应对日益严重的企业虚报节能服务补贴资金、夸大EMC项目节能效果等行为。同年12月30日,两部委进一步公布了取消15家节能服务公司备案资格的决定,以此警告广大企业。据了解,自国家发改委于2010年启动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制度以来,截至2011年底共有三批共计1715家企业成功进入备案名单。
在这一大环境下,“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导向旨在推动具有雄厚实力的节能服务企业的壮大与发展,从而提升行业的集中度。根据相关策划,预计至2015年,我国节能服务行业将会涌现出年产值高达5亿元的企业50家,以及年产值达2亿元的企业100家。总计来看,整个节能服务行业的年产值有望突破3000亿元,其中EMC项目的产值将达到惊人的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