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策划方案

   2024-02-26 工业品商城55
核心提示:《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需大力加强基于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的医疗器械基础性研究,并侧重于新型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该规划也着重推动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所需的广泛推广型实用产品及临床诊疗需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指出,需大力加强基于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的医疗器械基础性研究,并侧重于新型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同时,该规划也着重推动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所需的广泛推广型实用产品及临床诊疗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对于基础研究、通用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将给予重点资金支持。

    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尽管近年来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低下的现状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善,存在着功能不全、性能较差、操作困难、不应时等诸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尚存相当差距。近年以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迅猛发展,年均增长率达到7%左右,约为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我国则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增长,远超过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幅。

    根据《规划》,在“十二五”时期,将大力发展符合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的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积极培育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创新产品,全力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基本医疗器械领域,为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开发成本低廉、性能卓越、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亟需的基础设备,加快实现螺旋CT、MRI、PET-CT、内窥镜、医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设备及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价值耗材的国产化,促进其普及应用。

    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则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强调融合成像、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新型医学成像、无/微创动态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分子生物分析仪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新型微创治疗、术中监测/定位/导航、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及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