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电机产品类目繁多,然而总体效率仍有待提升。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效率要低3到5个百分点,而运行效率则要低10到20个百分点。根据空调制冷行业的深入研究和市场监测,当前我国工业电动机的数量约为1亿台,压缩机达到了2500万台,风机及泵总量也高达3000万台。然而,拥有设计、生产以及测试高效电机能力的企业仅仅在30至50家之间。一部分工业电机系统的使用者对于电机系统节能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够深入,或者在进行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时遇到相关技术难题,再加上没有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来分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成功经验。
电机作为关键的工业耗能设备,被广泛运用于水泵、风机、压缩机、传动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在中国整个工业电力消耗中占据了超过60%的比重。自电机系统节能国内工程项目实施以来的3年时间里,已经使超过1500家工业电机用户获益,年减排量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
鉴于电机的广泛使用,国家发改委对高效电机产品的推广极为重视。为期3年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强化了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据了解,未来3年,计划对能效等级达到1级或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平板电视、电机等10类产品进行全面推广。
据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环分院的相关专家透露,我国高效电机市场规模仅占整体市场的10%-15%,且这些高效电机中90%以上均用于出口。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高效电机与普通电机的销售价格分别为每千瓦大约70元和90元,以及约40元。然而,电机系统效率低下,长期处于低效率运行状态。电机系统配置的合理性不足,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严重。据400个项目的分析数据,电机的改进潜力巨大,其中半数以上的项目具有潜力。当前先进的技术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技术的应用范围并不广泛。由于制度、技术、企业理念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改善空间极为广阔。如能实现运行效率提升2个百分点,全国的节电量将达到200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