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数据表明,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一年下降了1.6%,这一数字距离3.5%的年度预定目标相去甚远。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赵家荣在年终的“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上明确提到,2011年初设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存在令人堪忧的完成风险。这不禁让我们联想起“十一五”规划期间,节能减排任务的“前松后紧”以至最终收效不佳的状况。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正在制定中的2012年节能减排计划显然更加审慎周全。国家发改委日前初步提出的2012年基础性指标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下降3.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降低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透露,2012年我国将出台确保绿色发展的“八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将实施重点工程,加大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专家深入解析认为,“八项措施”预示着“十二五”规划将再次加强对重点节能工程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建筑节能服务作为国家未来10年内重点培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众所周知,作为建筑业大国,中国同时也是能耗大国,建筑能耗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7%,接近三分之一。在现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高达99%的建筑都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同等纬度的发达国家的2~3倍。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的增速远超过能源生产可能增加的速度,因此,推行建筑节能已成为“十二五”规划能否成功完成艰巨的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
在建筑节能领域,当前有多种途径可供选择,例如对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炊事、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进行升级改造、提升新型节能系统的利用率等。同时,政府也在资金等方面对节能降耗工程给予了多方位的支持和鼓励。
实际上,实施建筑节能是政策要求与企业利润的必然交汇趋势:随着电力费用、原材料、劳动力等各项成本的持续攀升,加之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多变,企业更需要从源头上控制不必要的浪费支出,而对现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无疑为企业带来了新的曙光。
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将由“十一五”期末的782家发展到2500家,其中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年产值5亿以上)达到50家,大型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年产值2亿元以上)达到100家,节能服务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节能服务公司的突飞猛进将为“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达成注入强劲动力。
“达不成减排目标”不应成为常态,这已经成为人们2012年全力以赴保护环境的共识。而PM2.5指标的逐步纳入法律体系的举措则提醒我们,绿色经济并非无法实现,关键在于是否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