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18年10月13日,“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在首都北京顺利召开了电机系统节能技术研讨论坛及“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的结项会议。由于体制、技术、企业理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仍有广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推动电机系统节能工程的落地实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行业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公室以及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等多个单位联手创立并实施了欧盟SWITCH-ASIA项目框架下的 “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此外,我国电机系统效率低下、长时间低效运转。如果能够提高运行效率2个百分点,将在全国范围内节省200亿度的电能。然而,能够提供高效电力性能设计、生产、测试服务的企业仅有30至50家。部分产业电机系统用户对于电机系统节能带来的经济效益认识不足,或者面临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难题,同时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平台,以共享电机系统节能改造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平均效能降低3-5个百分点,运行效率则低下10-20个百分点。电机设备正逐步向着高性能、高精度、大容量、小型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电机系统问题突出,节能潜力巨大。我国电机产品种类繁多,但效能并不理想。近年来,澳洲、加拿大等国家纷纷加快推进各类电动机的更新换代,对电机的传统结构进行革新,将具有信息处理和控制功能的装置与电动机进行整合,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这已经成为了电动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机系统匹配不佳,严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据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着手启动电机改进计划。目前,我国大约拥有1亿台工业用电动机,2500万台压缩机,以及3000万台风机和水泵。项目实施三年来,已有超过1500家产业电机用户从中受益,实现了年度减排量超出100万吨二氧化碳。然而,高端先进技术主要依赖进口,购买成本昂贵,优秀技术的普及率并不高。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所长助理张新在演讲中指出,我国高效电机市场规模仅占总市场的10%-15%,并且这些高效电机的90%用于出口。电机是重要的工业能耗设备,广泛应用于泵、风机、压缩机、传输机械等领域,其耗电量约占我国整个工业耗电量的60%以上。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高效电机和普通电机的销售价格分别为每千瓦时70至90元和约40元。张新表示:“从项目的400个案例来看,电机改进的潜在空间非常大,几乎占整体的一半。”电机系统节能国内工程被列为我国“十二五”时期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之一,也是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领域。
为时三年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旨在通过财政补贴政策,增强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与应用,提升用能产品的能源效益。二是开展组织层级的温室气体量化计算工作。目前已有282个电机生产厂商完成了电性能效标识备案,而在已备案的电机中,3级占比达到了97.22%,1级仅占到0.07%。
通过多种手段推广高效电机乃是由于电机的广泛应用,国家发改委对此高度重视。据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电动机能效等级分为三级,其中一级能效最高。
推广高效电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升能源效益、推动节能减排上。能效标识自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主要应用于家用冰箱、房间空调、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温室气体治理将成为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曾表示,未来三年,将对能效等级达到1级或2级以上的空调、冰箱、平板电视、电机等10类产品进行重点推广。专家建议,电机企业应考虑开展以下工作。 会议上,欧盟驻华代表处商务、能源和环境部长李明对“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给予了积极评价:“经过三年的努力,中国电机系统节能挑战项目成功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电机系统节能信息平台,帮助用户了解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的技术途径,促进了用户、节能服务公司与节能主管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协作。一是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估(即产品碳标识),以应对可能来自发达国家或一些组织的商业性要求(如绿色商业壁垒)。加大标准及配套政策的执行力度,提升电机系统的运行效率,为中国的节能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