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当前中国经济环境,国内工业机器人装机总量的飞速增长进一步加速了我国制造业进入智能时代的步伐。尤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之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尚未消退,国内市场中“用工荒”问题频繁发生,人力成本持续上涨,外部市场对企业的压力加大,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倾向于使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力进行生产作业,以期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各个部门“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启动,工业转型升级被明确列入工信部“十二五”规划首要任务,高端装备制造业被视为未来五年中国市场重点发展的行业,这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智能制造行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们见证了ABB机器人团队在中国本土成功研发出的IRB 120最小机器人以及全球最快码垛机器人IRB 460,它们在性能表现上丝毫不逊于国外的研发中心,而且在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同时,将中国本土的研发成果推广至全球范围;我们也看到库卡机器人一直致力于简化自动化流程,将轻量化和标准化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到更多的新兴领域;而史陶比尔机器人正在努力实施本土化市场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毫无疑问,在企业追求智能化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自动化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工业机器人正是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的关键要素之一。回顾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在过去,由于我国人工劳动力持续保持低成本的优势,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对于使用工业机器人的观念相对保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该市场的繁荣程度并不尽如服务出现问题,请稍后再试。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权威数据披露,到2010年,我国机器人的装机总量已成功跨越5万台大关,实现了40%的惊人增长。然而,面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竞争,我国市场仍有无限潜力待挖掘。然而,无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十年前我国机器人的装机总量而言,仅仅十年间,机器人市场需求就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模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激动不已。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旺盛春天已经如期到来。
也许正因为我国市场展示出的美好前景,全球工业机器人制造商此刻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为重视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理念在我国市场的深入推广。伴随新技术、新理念,乃至崭新领域的推广,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我国用户的保守观念。在曾经视为“过时”的技术和理念如今看来却正好合时宜。伴随着“智能化时代”催生的“智能产业”以势如破竹之势进军我国市场之时,我国用户对“智能化生产”亦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和领悟。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地迎接“智能化”的洗礼和挑战。
诚然,“智能化生产”的空谈时期早已宣告结束,特别是在围绕“安全”与“节能高效”发展主旨的当今时代,工业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的作业无疑更能够满足企业的刚性需求。譬如,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的负责人顾纯元博士曾表示:“安全、提升质量是推动机器人发展的两大驱动因素。”
据了解,2011年上半年,ABB机器人与我国自主汽车品牌长城汽车开展了合作。在长城汽车位于天津的新工厂里,ABB机器人的身影活跃在哈佛H6高端SUV车型的生产线上。通过ABB机器人实现的焊接自动化,不仅提升了长城汽车车身的抗冲击强度,还从整体上将汽车的安全性能提升了30%。更为重要的是,ABB机器人的应用还可显著提高焊接速度,换句话说,通过提速生产节拍、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废品率,实际上也就降低了制造成本、减轻了能耗,从而达成了在制造环节的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目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人工工人的固定工作时间,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连续作业,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以及稳定的质量。
因为意识到了机器人作业带来的“安全”、“节能”和“高效”的诸多优势,我国用户对“智能化生产”的认知逐渐改观,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特别是本土化研发和订制化产品的增多。针对这一现象,ABB机器人业务部中国区的负责人顾纯元博士认为,“中国市场的巨大容量是无法估量的,未来数年内中国很可能会荣膺工业机器人全球装机量最多的国家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