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挑战:技术自主化与共性技术应用

   2024-03-05 工业品商城36
核心提示:随着物联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速,物联网的安全隐患无疑将成为阻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物联网通常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三大层面,其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横跨了传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通信网络。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等问题均是物联网发展历程中不容轻视的课题。据悉

     随着物联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速,物联网的安全隐患无疑将成为阻碍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物联网通常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三大层面,其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横跨了传感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元化的通信网络。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核心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等问题均是物联网发展历程中不容轻视的课题。

    据悉,相较于传统网络,物联网的感知节点多位于无人监控的环境,可能随时随地被任何人非法获取或进行非法截取、篡改。浪潮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丕恕认为,鉴于物联网在众多场景中需采用无线传输,这些暴露在外的信号极易遭受窃取,同时也更易受到干扰,这将直接危及其安全体系。试想一下,若物联网得到广泛应用于如电力、医疗、交通等国家的基础产业和关键领域,动态信息将可能遭受窃取,甚至面临被敌对势力操控基础设施的危机,进而威胁国家安全。因此,在推动物联网向前发展的同时,必须着手解决安全问题。

    另据了解,物联网涉足诸多领域,其信息安全方面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物联网自身在感知层和网络层所具备的一些技术,诸如传感器技术、RFID芯片技术、RFID集成技术、M2M(机器对机器)技术等;二是相关的信息安全通用技术,如节点认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安全路由、入侵检测与容错等。“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物联网的安全可控目标,这意味着在物联网的发展进程中既要推进自身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又要加强信息安全通用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指出。

    然而,我国在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安全可控能力尚有待提升。刘权透露,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我国目前主要专注于低端传感器的研究与产品开发,而中高档传感器产业几乎100%依赖进口,芯片的90%以上亦仰赖海外供应;在RFID技术领域,我国低频和高频技术相对成熟,但在UHF和微波频段的产品与国外技术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M2M等网络层技术方面,我国与国际基本保持同步,均处于研究阶段;至于信息安全通用技术,我国虽已展开相关研究工作,但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例如RSA已经推出适用于RFID的安全认证和访问管理产品,国内信息安全企业尚未推出类似产品。

     且现如今,我国物联网的安全防护体系在行业内仍为真空地带。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蒙洋阐释,在物联网的无线通讯领域,我国正遭受信息安全危机,亟需迅速解之。一般企业普遍采用加密等手段,但相关规章制度尚未完善,此需政府出台更精准的标准与规范。

  中国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网络信息安全部主任尹丽波强调,必须进行良好的物联网信息安全整体构思,加倍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科技的研发力度,切实确保物联网的安全运用,遵循“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原则,乃是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否则,行速愈快,稳扎愈艰。

  物联网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对于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而言,正迎来机遇与挑战并重的局面。“十二五”时期,伴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日益紧密,信息安全将成为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市场的空间将急剧扩大。

  去年,我国通过了新《保密法》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建设方案,使国产设备使用的要求更为明确。近日公布的1信息安全“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在信息安全保障问题上做了详尽的规划。

  此外,我国物联网信息安全在产业化层面已经形成一定的基础。数据显示,RFID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传感器市场规模更是高达900亿元。在信息安全共性技术相关产业中,信息安全产业规模已达到惊人的182亿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